今日(27日)公布的審計報告揭露,造價超過460億元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工程,因進度延誤導致額外開支高達10億港元。整個連接路工程分為8份合約,其中7份已完成,1份尚在進行中。其中2份合約因填海工程進展受阻,完工時間分別比原定計劃推遲了779天和475天,產生的延期完工費用和工程受阻費用合共為10.064億元。審計署指出,路政署在工程管理的協調上有可予改善之處,建議加強項目管理和規劃。
政府聲稱,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是連接新界西北與北大嶼山、香港國際機場及港珠澳大橋的重要策略性基建,可促進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連接路於2020年12月全面通車,包括南面連接路(海上高架道路)及北面連接路(屯門—赤鱲角海底隧道)。
項目涵蓋8份工程合約,原定合約金額總計約為326.9億元。截至今年8月,8份合約的最終金額或最新開支合共已達366.3億元,較原定金額增加了近40億元。截至今年8月,項目總開支已達421.862億元,除了上述8份工程合約外,還包括工地人員的費用、顧問費用、以及港珠澳大橋相關建設項目的開支等。
審計署發現其中兩份「合約A」和「合約B」分別延誤26.7個月及19.3個月。前者最終合約金額為92.727億元,較原訂金額86.567億元多支出6.16億元,增幅為7.1%。後者截至今年8月,帳目仍未結算,最新開支為213.688億元,比原訂金額181.539億元超支32.149億元。
路政署解釋,香港口岸的填海工程進度不如預期,這導致了工地移交給承建商A和B的時間推遲。此外,自2014年10月起,香港口岸的海堤出現了橫向位移。由於工程大規模更改,路政署向承建商A發出了9份更改令,要求進行額外工程,包括追趕進度、額外的土地勘測、設計和建造新的構築物,額外費用總額其後定價為5.368億元;另向承建商B發出21份更改令,指示進行額外工程,並修改屯門-赤鱲角隧道的設計,額外費用總額其後定價為74.002億元。
承建商A就遲移交工地提出申索,延期完工費用為5.86億元;承建商B亦就遲移交工地及一度按指示暫停鄰近海堤的南面出入口範圍所有工程提出申索,有關申索總額為4.204億元。產生的延期完工費用和工程受阻費用合共為10.064億元。
另外,其中兩份合約的建築地盤發生過2宗致命意外,有7份合約的建築工地發生過173宗工業意外。其中兩間承建商分別有2次和7次遲交初步意外報告,遲交日數介乎8至98天不等。
報告建議,路政署應加強工地實況的勘測,準確預估工程需求,以減少中途變更導致的成本上升和工期延誤;加強道路及排水設施設計,提升抗極端氣候能力,並定期審查基建設計是否適應未來天氣挑戰;確保招標文件準確、清晰,避免工程細節模糊導致後期變更和額外支出;強化施工階段的安全監管,確保承建商按時提交相關報告,並針對高風險區域加強檢查。@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