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般哥展覽館全新展覽「威武奢華:跨文化禮儀兵器藝術展」已正式開幕,由敦煌基金會副總監Rachel Parikh博士及般哥展覽館總監陳麗碧博士共同策展,包羅近二百件跨越文化、國家、宗教和歷史的禮儀兵器和盔甲。展期為2024年11月5日至2025年2月23日 。
是次展覽為城大30周年慶祝活動之一,包羅近二百件跨越文化、國家、宗教和歷史的禮儀兵器和盔甲,為大家揭示禮儀兵器的精義,凸顯它們不單是具備功能之器物,更是文化、社會及身份認同的重要象徵。新展品均來自備受推崇的私人和本地公共收藏,包括著名的夢蝶軒和曾在齋借出的多件罕見及精美藏品,盡顯兵甲從身份地位象徵到作為宗教崇拜器具等方面的多樣化角色。
展覽分為四大主要區域(一)禮儀兵器和盔甲概念介紹;(二)禮儀武器裝飾技術之視覺詞彙;(三)七大地區之禮儀兵甲,囊括整個北非、阿拉伯半島、高加素,以至整個亞洲;以及(四)「向東觀望」:探討貿易、出征和殖民主義對東方和西方禮儀兵甲製作之相互影響。展覽利用沉浸式體驗、互動媒體、元宇宙和活動影像,再加上在媒體藝術中應用演算法、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特定兵器作科學分析,以及利用多光譜成像(MSI)研究紫光閣功臣畫像,提供獨特跨界視角,讓參觀人士盡情探索禮儀兵器的故事。
展覽由簡介禮儀兵器的定義與意義開始。兵器又稱為兵甲,即「兵器與盔甲」,是各類型武器及防禦器具的總稱,主要可分為五大類別,包括盔甲、刃器、弓箭、近戰武器,以及火器。兵器與盔甲經常與暴戾及打鬥拉上關係,然而縱觀多個世紀不同地域和文化中,這些器物在象徵權力與道統時,地位舉足輕重。禮儀兵器裝飾複雜、材質珍貴,正正反映其重要性。禮儀兵器的製作技巧,以及對細節的講究,令它們能在裝飾藝術領域留下一席位,人們可將之視為藝術品,欣賞其美麗、獨創之處及工藝。由於禮儀兵器多數用於傳達社會地位、財富、宗教信仰等,故製作及裝飾時往往採用多種技巧,是集眾人之力的成果。正因如此,展覽的第二部分就設置成禮儀兵器的視覺詞彙,透過一系列的兵器展示當中的裝飾及設計技巧。
因應各地文化及社會因素有所不同,展覽緊接進一步探討7大地域的禮儀兵器,包括:土耳其和高加索、北非及阿拉伯半島、印度和斯里蘭卡、喜馬拉雅、中國、日本、東南亞。這些兵器承傳了其出產地的軍事文化及傳統之餘,亦演變為相關族群於社會地位、文化身分及權威的強大象徵。展覽的最後一環就探討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出征及殖民主義,如何逐漸令禮儀兵器的裝飾、用料及藝術成份更為豐富及多元。絲綢之路和航運網絡促進了雙方的文化交流,令到東方的傳統設計亦融入了歐陸品味。這些交流不僅影響了軍事戰術和藝術潮流,還令人們共同為兵器美學與禮儀兵器的力量象徵而著迷。
城大校董會主席黃嘉純先生說:「這次展覽完美展示了藝術、科學和科技如何在城大各部門的卓越合作下而融會,完全符合並體現般哥展覽館的使命,創新的方式使我們能從不同維度探索這些禮儀兵器,並深入了解其歷史意義。」
聯合策展人、般哥展覽館總監陳麗碧博士表示:「禮儀兵甲工藝精湛,猶如珍貴珠寶,不同社會均是透過其技藝、靈性與外交上的共同傳統而連結;而正因禮儀兵甲是身份、美感及人類創造力的恆久象徵,故在現時電影、漫畫,甚至網上遊戲等媒介仍是蹤跡處處。本次展覽展現了禮儀兵甲的非凡工藝、專業技術和革新設計,更同時運用跨學科研究方法,善用科際整合的優勢,讓展覽既可用上非傳統線性方式敍事,更能將新角度及知識結合藝術、科學與科技去呈現,讓大眾可多層次地欣賞這些卓越超凡的兵甲,享受一個多元互動的視覺盛宴。」
「威武奢華:跨文化禮儀兵器藝術展」
展期: 2024年11月5日至2025年2月23日
開放時間: 早上10時至下午7時(星期一休館)
場地: 般哥展覽館 九龍達之路香港城市大學劉鳴煒學術樓18樓(Google地圖)
入場及登記:免費預約
歡迎親臨即場登記參觀,入口處位於達之路劉鳴煒學術樓二樓圓形廣場旁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