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與全球15個私隱和資料保護機構共同發表聲明,關注社交媒體平台大規模擷取個人資料用於人工智能訓練。私隱專員鍾麗玲今日(2日)在電台節目上表示,該聯合聲明的目的在於提醒社交平台應負的責任,並提出指引讓平台更好地保護用戶的資料。另外,自「起底」行為刑事化3年以來,網絡平台已移除超過3.3萬則「起底」訊息。
鍾麗玲在港台《星期六問責》節目上表示,近年社交平台大規模擷取用戶資料已成為全球問題,她提醒用戶注意社交平台的條款,其中通常會提到收集資料的用途,包括用於人工智能訓練等,而用戶或在某些情況下已默許平台使用其個人資料。她認為「預設默許」的資料收集方式不夠妥當,應讓用戶明確選擇是否同意平台使用其個人資料。
至於是否有需要制定法律以規範人工智能擷取個人資料,鍾麗玲持觀望態度。她指出,先觀察其它地區的相關法律對人工智能發展的影響,會否窒礙人工智能發展。香港已發布相關指引,以提醒業界在使用人工智能時應確保資料安全,同時不會影響行業的發展。
另外,鍾透露,公署目前正調查一宗在其他司法管轄區發生的個案,該個案涉嫌違反本港的私隱條例。
已移除逾3.3萬則「起底」訊息
在「起底」方面,鍾麗玲稱,將「起底」行為刑事化3年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公署處理了超過3,200宗「起底」個案,並向47個網絡平台發出超過2千份停止披露通知,這些平台已移除超過3.3萬則「起底」訊息,遵從率達96%以上。
公署已成功關閉了250個涉及「起底」的頻道。過去3年,公署針對363宗「起底」個案展開刑事調查,拘捕了62人,其中38人被起訴,28人已定罪。今年首9個月,網上發現的「起底」訊息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約九成,投訴數量亦下降近四成。鍾麗玲認為,現有的刑罰已足夠,暫無需加重。
首9個月155宗資料外洩報告
公署今年首9個月共收到155宗資料外洩事故報告,數字與去年全年通報數量相近,預計全年會持續上升。涉及學校及非牟利機構的個案有61宗,比2022年增長約一倍半。
公署建議修訂《私隱條例》,要求強制通報資料外洩事件,並進一步監管資料處理者。鍾麗玲認為,現行罰則已有28年未作調整,應重新審視並考慮引入行政罰款制度。她表示理解商界的擔憂,公署將全面考慮各方因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