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數據,美國有一千七百多萬癌症患者,2020年的治療費用超過2,000億美元。雖然醫療技術的進步導致癌症死亡率下降,但確診病例的數量仍在繼續上升。美國癌症協會報告稱,預計2024年美國新增癌症病例將首次超過200萬例。
一個多世紀以來,化療等高劑量全身療法一直是癌症治療的基石。儘管這些藥物對一些患者有效,但它們往往會損害免疫系統,並帶來嚴重的不良反應。
威廉姆斯癌症研究所(Williams Cancer Institute)的綜合醫生古德耶爾(Nathan Goodyear)博士解釋說,全身治療腫瘤的方法可能導致復發和轉移。他強調,對創新癌症治療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
古德耶爾博士告訴《大紀元時報》:「癌症會不斷變異,直到癌症消失或患者死亡。」他強調了採用創新療法有效抗擊癌症的重要性。
「只要我們仍然是患者的代言人,我們就必須突破創新的界限,不僅要跟上癌症變異的步伐,還要戰勝癌症。」古德耶爾博士斷言。
糞便移植
糞便移植曾一度被視為非常規療法,但現在正逐漸成為一種前景廣闊的癌症療法。糞便移植在科學上被稱為糞便微生物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將健康捐贈者的糞便移植到患者的胃腸道中。其目的是恢復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而癌症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往往因長期使用抗生素或疾病本身而遭到破壞。
2023年發表在《電子臨床醫學》(eClinical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糞便移植與兩種免疫療法藥物一起使用,能顯著提高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率。免疫療法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
接受綜合治療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約為14個月。平均而言,他們經歷了大約10個月的時間,病情沒有惡化。糞便移植似乎通過潛在地恢復更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來提高藥物的療效,而腸道微生物群對這種難以治療的癌症至關重要。
MD安德松癌症中心的胃腸病專家王英紅(Mimi Wang)博士解釋說,癌症及其治療通常使患者更容易感染以及患上像結腸炎這樣的疾病,而結腸炎是某些化療和免疫治療藥物常見的副作用。
她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癌症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常常因為多種風險因素,如惡性腫瘤、癌症治療和抗生素使用而出現菌群失調。通過使用健康供體材料自然改變微生物群,糞菌移植(FMT)代表了對免疫治療引起的結腸炎最有前途的未來治療方法。」
糞菌移植(FMT)的過程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有所不同。對於下消化道(GI)的問題,方法包括結腸鏡檢查或灌腸,而上消化道的選擇包括凍乾膠囊或通過飼管或內窺鏡直接輸注。王博士指出,大多數患者更喜歡結腸鏡檢查。
王博士解釋說:「我們的數據表明,糞菌移植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且效果迅速。通常,與結腸炎相關的症狀,如腹瀉、出血、大便中的粘液或疼痛,通常會在糞菌移植後4到5天內改善或消失。」
「糞便移植療法的曙光剛剛升起。」古德耶爾博士斷言,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臨床證據的不斷增加,糞便移植療法不僅有望改善治療效果,還能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
脈衝電場療法
脈衝電場療法(Pulse Electric Field,PEF)利用電脈衝破壞細胞膜,靶向摧毀癌細胞,同時保護健康組織。與手術、化療和放療等傳統療法相比,這種方法創傷更小、更精確。
古德耶爾博士說:「人體已成為戰場,而免疫系統則是附帶損害,PEF療法改變了這種模式,它側重於腫瘤靶向而不是人體靶向。」
PEF療法在兩個電極之間發出短促的高壓脈衝,這一過程被稱為電穿孔。這會在癌細胞膜上形成暫時性的孔洞(孔隙),使治療藥物更有效地滲透,或直接導致細胞死亡。
2023年《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一項研究表明,納米脈衝PEF可降低胰腺癌細胞的多藥耐藥性,使細胞更容易接受化療。這種治療方法大大縮小了癌細胞簇,表明腫瘤生長減弱。
在加利福尼亞州威廉姆斯癌症研究所,最近取得的進展包括納米脈衝PEF,它能產生更大的電場振幅,更深入地穿透癌細胞。這種技術可以繞過細胞膜的防禦功能,破壞內部結構,從而導致細胞死亡。
納米脈衝PEF為不適合手術、化療或放療的患者提供了治療選擇,古德耶爾博士指出:「這種微創治療可以保護健康組織,並大大縮短康復時間。」
低溫消融術
低溫消融術(Cryoablation)採用極冷的方式來破壞癌組織,提供了一種微創選擇,在針對腫瘤的同時,還能保護周圍的健康組織。
古德耶爾博士說:「低溫消融術改變了治療方式,它以極冷而非高溫或化學物質直接針對腫瘤。」
治療過程包括將探針插入腫瘤,並用氬氣快速冷卻腫瘤。冷凍消融通過在細胞內形成冰晶,導致細胞立即死亡,並在冷凍過程中引發細胞程序性死亡,即細胞凋亡。
2022年發表在《治療診斷學》(Theranostics)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與傳統的熱療方法相比,冷凍消融術的恢復時間更快,腫瘤反應更好。通過使用納米粒子,醫生可以更精確地瞄準腫瘤,使治療更有效,並減少不良反應。
2024年7月,日本研究人員報告說,99.74%的乳腺癌女性患者在接受IceCure Medical公司的ProSense低溫消融系統治療後,病情沒有復發。該研究結果在日本乳腺癌協會第32屆年會上公布,是由福間英介(Eisuke Fukuma)教授領導的一項歷時10年、涉及389名患者的研究得出的。此外,一項為期五年的隨訪研究顯示,接受治療的患者沒有癌症復發。
福間先生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除了治療腫瘤的巨大療效和良好的美容效果外,有證據表明冷凍消融術還可能對免疫系統產生有利影響,從而進一步改擅長期療效。」
古德耶爾博士進一步解釋說:「冷凍消融術不僅能殺死癌細胞,還能通過釋放新抗原刺激免疫系統。」
新抗原是可以觸發免疫反應的新物質。當使用冷凍消融和PEF摧毀癌細胞時,它們會釋放這些新抗原。然後免疫系統識別這些抗原並激活以攻擊癌細胞。
這種治療方法對前列腺癌、肝癌、腎癌、乳腺癌和肺癌特別有效,尤其是在難以觸及的區域。它的微創性質意味著患者的恢復時間更快。
腫瘤內免疫療法
腫瘤內免疫療法(Intratumoral immunotherapy)直接以腫瘤為靶點,引發全身免疫反應。根據《腫瘤學年鑑》(Annals of Oncology)上的一篇論文,腫瘤內免疫療法是一種「旨在將腫瘤作為自身疫苗的治療策略」,方法是直接向腫瘤注射免疫增強劑。
腫瘤內免疫療法通常將免疫療法或化療與PEF和冷凍消融等技術相結合。古德耶爾博士表示,這樣做的目的是激活局部免疫反應並將其擴展到全身,利用人體的自然防禦功能來對抗癌症。
古德耶爾博士強調說:「我們正在利用人體固有的免疫系統來完成它的使命。這種方法在放射文獻中被稱為『異位效應』(abscopal effect),在治療黑色素瘤、頭頸癌、乳腺癌、肝癌和前列腺癌方面已被證明是成功的。」
SYNC-T是一種強大的四重療法組合,通過低溫消融術破壞癌細胞並產生新的抗原,從而攻擊腫瘤並激活免疫系統。
在2024年4月舉行的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會議上,威廉斯(Jason Williams)博士介紹了腫瘤內SYNC-T治療IV期前列腺癌的一期試驗結果。該試驗涉及13名選擇有限的臨終關懷患者,85%的患者對治療有反應。其中五名患者完全響應,六名患者部份響應,預計許多患者將達到完全響應。
這種療法將局部腫瘤治療與SYNC-T相結合,增強免疫系統識別和對抗全身癌症。
古德耶爾博士說:「這是從一刀切到精準癌症治療的革命性轉變——這種方法不僅能攻擊癌症,還能武裝人體自身的防禦系統。」
靶向滲透溶解療法
靶向滲透溶解(Targeted Osmotic Lytic,TOL)療法通過增加癌細胞內的鈉含量來破壞癌細胞,導致細胞分解。這種方法旨在靶向癌細胞,同時保護健康細胞。
豪澤(Christine Hauser)博士是一名綜合醫生,也是協作醫學中心(Center for Collaborative Medicine)的創始人,她與《大紀元時報》詳細討論了TOL。她解釋說,TOL使用匯合場或能量場打開癌細胞中的特定鈉通道,使其有別於更具侵入性的治療方法。為使這一過程有效,首先要服用心臟藥物地高辛(Digoxin)來關閉鈉鉀ATP酶泵(Sodium–potassium pump),防止細胞排出鈉。
豪澤博士進一步解釋說,雖然所有細胞都有鈉通道,但一些晚期癌症細胞的鈉通道數量有所增加。TOL迫使癌細胞吸收更多的鈉,而地高辛會阻斷通常會排出鈉的酶泵。這種鈉的積聚會導致水進入,使細胞腫脹,直到它們通過一種叫做滲透的過程破裂。通過瞄準這些通道,TOL理論上可以在不傷害健康細胞的情況下摧毀癌細胞。
2021年,一名46歲患有晚期宮頸鱗狀細胞癌的女性在用盡所有其它選擇後接受了TOL治療。根據發表在《當代腫瘤學》(Current Oncology)上的一項研究,她的生命只剩下幾天到幾周的時間。
儘管她的癌症進展迅速,但治療降低了腫瘤密度,並可能導致腫瘤死亡。作者指出:「患者在治療後總共存活了9周,生活質量有所提高,比預期的時間長了八周多。」
作者寫道:「迄今為止,TOL已被證明能縮小几種晚期癌腫的大小,減緩其生長速度,提高小鼠和寵物的存活率,而不會損害正常組織或產生明顯的不良反應。」
TOL療法相對較新,並非對所有癌症類型都有效。雖然在動物試驗中前景看好,但在美國尚未上市。不過,擁有TOL專利的夾竹桃醫療技術公司(Oleander Medical Technologies)正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指導下努力爭取首次人體試驗的批准。
再利用藥物
再利用藥物使用舊的、非專利的藥物,以創新的方式靶向治療癌症。雖然這並不是醫學界的新事物,但由於與新藥相比開發成本更低、審批時間更短,這種方法在腫瘤學領域獲得了廣泛關注。2014年,隨著腫瘤學藥物再利用(ReDO)項目的開展,這一概念得到了廣泛認可。
古德耶爾博士解釋道:「再利用藥物不能治癒癌症,也不能替代傳統療法。它們是精準治療的寶貴輔助手段。」這些藥物可以有效地針對特定的癌症通路,為傳統療法提供額外的支持。
例如,西樂葆、伊維菌素、低劑量納曲酮和甲苯咪唑等藥物現在被用於靶向癌細胞中的關鍵途徑,包括那些與乳腺癌等癌症進展有關的途徑。
二甲雙胍最初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而阿司匹林以止痛而聞名,它們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和誘導細胞凋亡的機制。
再利用藥物已顯示出利用先進技術研究基因、蛋白質和其它生物因素來靶向癌細胞的潛力。古德耶爾博士表示,大量研究支持了它們的成功。然而,這些藥物的使用必須謹慎管理,以確保療效,避免「胡亂嘗試」的方法帶來的問題。
英文報道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Six Innovative Cancer Therapies for 2024。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