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不景話題持續成為熱話,相信到李家超10月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前,輿論都會繼續向他施壓,因為建制派的最高核心價值就是金錢利益。最近,我突然想起第一任特首董建華的名句「香港好,中國好;中國好,香港好。」解釋了為何香港今日會落得如此田地。

董建華在擔任特首初期,多次説出上述名句,深入民心。習近平再在2022年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時重申「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同時,我們好像從來沒有聽過「澳門好,中國好」的說話,側面反映了香港與中國大陸的獨特關係。

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和周恩來制定對香港「長期打算,充份利用」的策略;再到鄧小平之後推行改革開放,香港扮演拓荒者的角色,率先進入大陸投資,幫助大陸進行資本主義現代化,甚至推動中國加入世貿。香港作為中國企業進行國際貿易和投資的重要橋樑,幫助大陸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立足之地。因此,在歷史時序上是「香港好,中國好。」

時而勢易,香港於2003年SARS(沙士)之後簽署CEPA,經濟變得高度倚賴大陸。本港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大陸經濟的崛起,本地商界、旅遊業、零售業等享受中國暴發戶和貪官口袋中掉下來零錢,局面變成了「中國好,香港好」。

廿年後的今日,政治局勢令外資撤出香港和中國,大陸經濟轉差,本地經濟遭受打擊。香港變得十分被動,出現「中國差,香港差」的死局。以前財大氣粗、買名牌的訪港大陸遊客,變成了「窮遊特種兵」;以前去四季、半島酒店過夜,現在即日來回深圳租酒店,甚至露營或在快餐店過夜。

大陸經濟有多差?僅看青少年失業問題便略知一二。根據官方公布的最新數字,今年中國大陸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1,179萬人,再次刷新歷史紀錄。智聯招聘平台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的今年應屆畢業生仍未找到合適的工作。

中共國家統計局於去年6月19日公布了5月份各年齡組別的失業率數據,全國城鎮16至24歲非在校青年的失業率高達14.2%。去年7月,北京大學教授張丹丹研究顯示,大陸青年的實際失業率可能高達46.5%。去年8月,中共宣布暫停公布青年失業率數據,在此之前,包括在校生在內的16至24歲年齡組的失業率已連續6個月上升,並於6月份達到創紀錄的21.3%。

如此嚴重的失業問題隨時引發社會動盪,是中共「迫在眉睫」的危機。最近,黨媒大力吹捧國產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有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關於造反的故事呢?◇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