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推移,許多以前未見過的神奇奧妙的天體一一出現到人們面前。近期加拿大天文學家通過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望遠鏡發現一個形似「紅色大問號」的奇特結構,彷彿上天刻意留給人類的有趣謎題。

NASA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使用哈伯(Hubble,HST)和韋伯(James Webb's,JWST)太空望遠鏡觀察到星系團後,再通過近紅外線成像和無縫光譜儀(NIRISS)顯現出影像和光譜,最終獲得一個有趣的「紅色大問號(QMP)」。

科學家原先通過哈伯太空望遠鏡觀察MACS-J0417.5-1154星系團時,發現該星系團質量如此之大,以至於該地方出現明顯的時空扭曲結構,這導致該區域的星系在宇宙中呈現強烈的弧形塗抹感(彎曲)。為此,科學家將這種太空中的視錯覺稱為「重力透鏡效應」。

這種扭曲也使天文學家能夠通過望遠鏡看到星團後面更遙遠的星系和更多相關細節。當時科學家發現該區域還可能存在其它一些東西,因此選用韋伯太空望遠鏡可以偵測到較長波長(紅外光)的能力,去觀察MACS-J0417.5-1154星系團。

他們通過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5張星系透鏡圖像來觀察MACS-J0417.5-1154星系團的周圍。他們將照片與哈伯先前探測到的數據進行一系列系統性的分析和比較後,發現一個有趣「大問號(QMP)」形狀的紅色星系塵埃顯現。

在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4張圖中可以觀察到「紅色大問號(QMP)」的主體是由幾個星系組成。其中一個星系是一個被塵埃嚴重遮擋的邊緣星系,而另一個星系是一個面狀星系,它是由恆星形成團串連一起在盤狀系統上。

科學家說「紅色大問號」主要是「主體」和底下的「點」組成。若從地球的角度看「主體」,可以看到它是由GR150R和GR150C星系組成,而非原本認定的3個星系組成,因為主體下方的星系經過排除後發現是光訊號污染所導致的結果。

它們被各自的引力放大並出現空間和形狀扭曲的狀況,其中一個藍色的正面星系,是由一個圓盤和幾個塊狀恆星族群形成的區域,以及一個高度塵埃遮蔽的紅色邊緣星系組成。

另外,這個問號的「點」是一個不相關的星系組成,它恰好在那個位置上,形成一個完整的「紅色大問號」。對此,科學家表示,這意味著需要遙遠的星系、重力透鏡效應和星系之間進行特殊的、罕見作用才能顯現出來。

科學家在「紅色大問號」中共辨識出20個團塊。其中有7個團塊正在經歷爆發性恆星形成;10個團塊質量比較低,可能處於毀滅期;3個團塊處於平衡狀態(處於穩定恆星形成狀態,或爆發後狀態)。

另外,他們還發現藍色正面星系的圓盤主要區域目前可能正處於毀滅、平衡或低平衡階段。

該團隊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加拿大聖瑪麗大學(Saint Mary's University)的天文學家馬爾欽·薩維奇(Marcin Sawicki)對NASA說,「韋伯望遠鏡看到這些星系,可能是這些恆星數十億年前的模樣,它們當時的質量可能與過去銀河系的質量相似。我們正通過這項結果去研究銀河系青少年時期會是什麼樣子。」

聖瑪麗大學天文學家文森特·埃斯特拉達-卡彭特(Vicente Estrada-Carpenter)表示:「了解星系內恆星形成的時間、地點和方式對於理解星系在宇宙歷史中如何演化至關重要。光譜數據也證實新發現的塵埃星系與正面螺旋星系的距離相同,導致它們很可能會出現相互作用。」

他接著說,「這個宇宙問號中的兩個星系,都在幾個緻密區域顯示出活躍的恆星形成,這代表兩個星系中的氣體出現碰撞後產生的結果。目前,兩個星系的形狀都沒有顯得太混亂,可能是它們才剛開始相互作用。」

聖保羅天文學家紀堯姆·德普雷(Guillaume Desprez)表示:「目前,我們僅觀察到三到四次與重力透鏡效應相關的案例。這次天文發現不僅證明韋伯望遠鏡的能力,也表明未來會發現更多與重力透鏡效應相關的事件。」@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