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AD)又稱濕疹,是香港以至全球最常見的兒科皮膚病。濕疹關注組聯同香港過敏協會今(10日)舉行記者會,並提出四項建議,呼籲大眾關注兒童濕疹,亦希望政府增加資源以支援濕疹兒童患者家庭。
香港過敏協會主席及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表示,現今香港大約有16萬名14歲以下的兒童患有濕疹,發病率持續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小學學童,發病率高達四成,更有16%學童,在過去一年內出現痕疹發作。濕疹對兒童的影響不僅是皮膚表面的問題,而是可能引發的一系列身心困擾。
何學工指,持續的痕癢和酸痛會降低睡眠質量,心理和情緒造成困擾,引發煩躁易怒、行為紀律問題等;同時,濕疹也會對兒童的日常生活如衣著選擇、飲食帶來諸多限制,繼而影響情緒,導致濕疹惡化並形成惡性循環。更令人關注的是,濕疹長期可能導致兒童的身體生長、認知或神經發展產生延遲。有案例顯示,一名7歲患有濕疹的女童比她的無濕疹雙胞胎姐姐矮10厘米,17歲或以下濕疹患者的學習障礙風險比一般兒童高出達77%。
兒童濕疹的確給不少家庭帶來極大困擾。陳太是一位擁有3個孩子的母親,小兒子患有嚴重濕疹,她在記者會上分享指,小兒子出生後3個月便開始出現濕疹症狀,孩子又痛又癢的苦況讓她心如刀割。陳太要一邊照顧小兒子,又要送孩子上學再才上班,令陳太精神和體力備受消磨。
陳太還要應對外界的壓力和目光,帶小兒子出門時,奇異的眼光和無情的評論讓她倍感困擾。即使小兒子由公立兒科轉介到專門治療濕疹的公立兒科皮膚科,但症狀反覆出現,讓陳太倍感無助。最近醫生建議陳太讓小兒子接受生物製劑治療,並指有六至七成機會好轉。但這種治療每月費用高達三千多元,對於一個要照顧3個孩子的家庭而言是不小的負擔。加上每月要負擔其它醫療開支,如生理鹽水、管狀繃帶、濕疹用潤膚膏、營養食品等,但為了小兒子的健康和幸福,陳太仍決定嘗試這種治療。
何景文醫生則表示,現時兒童濕疹治療的選擇不再限於傳統的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新式的標靶治療亦能針對炎症源頭,快速改善病情。
濕疹關注組註冊社工黃敏兒於記者會上表示,家長在照顧兒童濕疹時經常感到強烈的無助感及無力感,易出現焦慮及抑鬱徵狀,長遠影響親子及家庭關係,如出現語言暴力、家庭衝突等。家人之間出現矛盾或兒童反抗行為,為病情帶來負面的影響。這些都會不經意加深家長及兒童的壓力,甚至影響照顧者與家中其他小孩之間的關係。
為此,黃敏兒提出4項建議,冀政府增加資源支援濕疹家庭,當中包括加強社區及醫護對濕疹的教育、加強家長心理情緒支援、調整生物製劑納人安全網的年齡限制至6個月,以及推出針對兒童照顧者的社會保障政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