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自身的自然防禦功能若加以利用,可能成為治療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的潛在療法。科學家發現讓皮膚細胞製造保護性化合物,將可有效抑制外來細菌對皮膚的傷害。
皮膚有自我防禦機制
皮膚的屏障會因遺傳缺陷、環境因素或細菌感染被削弱,而濕疹患者的皮膚更容易攜帶金黃色葡萄球菌,導致皮膚損傷和皮膚表層防護屏障的損壞。
在愛丁堡大學的MRC炎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發現,皮膚細胞可以經由指令產生天然的β防禦素2(hBD2),這種保護性化合物已知可殺死細菌,研究發現它也是防止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皮膚屏障損傷的重要物質。hBD2能保護皮膚的完整,並防止細菌侵襲。
科學家們揭示了人體自身若有完整的皮膚屏障,是預防濕疹的重要基礎。研究結果發表在皮膚科研究期刊(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上。
科學家發現這種天然的保護性物質,通常有皮膚病的人都缺乏。專家期望這一突破性的研發,可令過敏性濕疹(atopic eczema,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受惠。在英國有五分之一的兒童受此症困擾。
領導研究的戴維森博士(Donald J. Davidson)說:「讓身體產生天然的防禦化合物,這是一個很好的治療方向,濕疹影響了許多人的生活。」
許多人受濕疹之苦
濕疹(Eczema,也稱皮炎)是一種炎症性皮膚狀況,皮膚經常發癢和發炎,它通常出現在面部、手腕、手肘和膝蓋的內側。皮膚會變紅、乾燥和變厚,更可能滲出液體和龜裂而增加皮膚感染。在嬰兒和兒童患者最為常見,困擾著世界各地的許多兒童,美國有900萬兒童受其影響。
嚴重的濕疹可以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和睡眠造成嚴重影響。
這一發現給濕疹患者帶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來預防或治療濕疹。類固醇藥膏是最常用來治療濕疹的處方藥,常用會有副作用,使皮膚變薄及老化,並且持續使用藥效漸減。
濕疹的成因
濕疹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成因,但一般來說濕疹患者的皮膚會對某類物質比較敏感,皮膚因為要對抗這些物質,因而引發濕疹,病徵包括:痕癢、乾燥、變紅和發炎。
根據歸納發現因藥物或食物誘發較為常見,如某些特定的西藥成份,或是帶殼海鮮,如蝦、蟹和魚等,都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另外,此症也與遺傳有關,通常父母其中一方有皮膚過敏,孩子多半也承襲有相同體質,又如內分泌紊亂或有消化系統障礙,濕疹也易發作,少部份人則會因為心理抑鬱因素影響而症狀加重。
身為營養師的Body Awakening創辦人之一Jessica E Williams則建議父母記錄嬰幼童的過敏食品,生活中盡量使用天然的洗潔用品,並補充身體所需的益生菌,可以減緩皮膚不適。
《黃帝內經》說:「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濕疹也與血液循環息息相關,臨床診治心火過熱、血熱,也容易導致皮膚發癢。中醫也云「血行風自滅」,意指若血液運行正常,皮膚自然不會發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