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恆溫的,人體透過體溫調節中樞四大熱傳遞方式(傳導、對流、輻射和蒸發),經由皮膚、毛細孔、血管和呼吸來調節溫度,以維持體溫恆定。如果無法透過流汗來散熱,以有效降低體溫,就會中暑。

任何人都可能發生中暑,當出現疑似中暑的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出現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品,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中醫的觀點來看,中暑又分為「陽暑」與「陰暑」,兩者的致病機轉與症狀表現有些差異,處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刮痧、按摩緩解中暑 陽暑、陰暑處理大不同

(馬光醫療網提供)
(馬光醫療網提供)

一、陽暑:由於動而得之,故名「陽暑」。

長時間在「高溫、通風不良、濕度高」的環境下工作或活動的人,例如工人、農夫等,即使流了很多汗,也無法排出身體多餘的熱,體溫調節中樞因過度炎熱而失調。

降低體溫方法:

1.刮痧:可藉由刮痧排出體內熱氣。利用邊緣光滑的刮痧板,塗上凡士林或潤膚乳液,儘量刮背部/頸部肌肉豐厚處,不須太用力,有刮出痧即可散熱。

2.穴位按摩:在頸後大椎穴、頭部側邊的太陽穴處擦些清涼油,幫助散熱,接著按壓穴位。

大椎穴:低頭時,頸部後面最高處;功效為退熱、升陽、益氣、補虛。

讓身體變暖的穴位之:大椎穴。(健康1+1/大紀元)
讓身體變暖的穴位之:大椎穴。(健康1+1/大紀元)

太陽穴:頭顳部之凹陷處;功效為止頭痛、眩暈。

暈車想吐的救急穴位:太陽穴、風池穴、翳風穴和內關穴。(健康1+1/大紀元
暈車想吐的救急穴位:太陽穴、風池穴、翳風穴和內關穴。(健康1+1/大紀元

二、陰暑:由靜而得之,故名「陰暑」。

夏天長時間吹冷氣,例如業務員,室內工作者等;吃太多冰品;或是在外頭曬得太熱後,沒有先在門外歇會兒就進入冷氣房,造成皮膚表面毛細孔、微血管快速收縮,體內有熱氣卻流不出汗。

降低體溫方法:

1.不建議刮痧:陰暑受熱機轉與陽屬不同,所以不建議刮痧。

2.穴位按摩:胸悶、噁心時,可以按壓內關穴;頭暈、頭痛時,可以按壓風池穴。

內關穴:手掌橫紋向內數三指幅處:功效為寬胸、止嘔、和胃、降逆。

(馬光醫療網提供)
(馬光醫療網提供)

風池穴:後腦杓斜方肌上緣凹陷處;功效為清頭目,利五官七竅。

(馬光醫療網提供)
(馬光醫療網提供)

夏季消暑生津 中醫推薦1茶飲

清暑茶。(馬光醫療網提供)
清暑茶。(馬光醫療網提供)

食材:西洋參2錢、麥門冬3錢、五味子1錢、竹葉1錢、薄荷1錢。

料理方式:

1.將上述藥材放入鍋中,加入1000c.c.水烹煮,大火滾後,以文火續煮15分鐘。

2.把藥渣濾乾淨,置於室溫放涼,即可飲用。

飲用說明:可裝入保溫杯攜帶外出,天氣熱時,少量多喝。單次飲用不要超過500ml,每1~2小時補充1次;飲用總量以體重×40ml計算(例如:60kg×40=2400ml)。

療效:

•西洋參:甘、微苦、寒,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麥門冬:甘、微苦、微寒,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
•五味子:酸、甘、溫,能生津斂汗、寧心安神。

預防中暑 謹記三要訣

(台灣)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並牢記預防中暑三要訣:「多喝白開水、保持涼爽、提高警覺」,以避免發生致命的熱中暑。

一、多喝白開水

1.依循國民健康署提出「喝白開水五要訣」:起床一杯水、用餐配杯水、外出要帶水、好好喝的水(白開水中加入少許檸檬、各種新鮮水果,或加入茶葉泡製作冷泡茶),以及每天至少飲用1,500cc的白開水,不僅可維持體溫恆定,並有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等功效。

2.不論活動程度,應該隨時補充水份,不可等到口渴才喝水。若個人因身體狀況,醫師囑咐需少量飲水,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喝多少量為宜。

3.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份。

4.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品,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份。

5.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以免胃不舒服。

二、保持涼爽

1.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物。

2.室內加裝窗簾,以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3.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免產生更多熱量。

4.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冷氣機的地方。

5.不可將任何人留置在密閉、停泊的車內。

三、提高警覺

1.檢查室內冷氣機相關設備是否正常運作。

2.室內擺放溫度計,隨時監測溫度,以免溫度過高造成身體不適。

3.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安排戶外運動,選擇氣溫較低的日子。

4.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太陽眼鏡。

5.若覺得輕微頭痛、精神混亂、虛弱、昏厥,儘快至陰涼處休息。

(本文摘編自《陰暑陽暑大不同,中醫師教你按摩穴道與清暑茶來預防》,馬光醫療網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