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動盪和香港經濟壓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香港政府試圖通過奧運熱潮與熊貓經濟來振興低迷的經濟。然而,這些舉措是否能夠成為長期的經濟驅動力,仍存疑問。

數字會說話

根據香港統計處及旅發局202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香港共接待了約2,115萬訪港旅客(見表1),而2023年的訪港旅客數量則為3,399萬人次。其中,來自大陸的遊客佔比超過70%,其次是南亞和東南亞遊客,佔比超過7%。

在旅客人均消費方面,2023全年的歐洲、非洲及中東地區的旅客消費最高,達到每人9,124元(港元,以下同);其次是南亞與東南亞的旅客,每人8,933元;大陸的旅客人均消費為6,495元,在各地區中排名倒數第二。

表1:2018至2024年訪港旅客統計。(資料來源:香港統計處、旅發局)
表1:2018至2024年訪港旅客統計。(資料來源:香港統計處、旅發局)

香港的四大主要行業包括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以及專業服務和其他工商業支援服務,根據香港統計處和旅發局聯合統計,截至2022年,這些行業合共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50%(見表2),其中金融服務和貿易行業的佔比高達20%,而旅遊業僅佔5%。

昔日,香港曾享有「亞洲金融中心」的封號,但自2021年以來,恒生指數從3萬點一路下跌,甚至在2022年10月一度跌破1.4萬點大關。儘管其後出現回升跡象,但上行動力依然不足。

表2:香港的四大主要行業的增加價值和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比。(資料來源:香港統計處、旅發局)
表2:香港的四大主要行業的增加價值和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比。(資料來源:香港統計處、旅發局)

隨著奧運熱潮和熊貓盈盈生子的消息,港府似乎看到了振興經濟的契機,並推出了一系列相關活動,期望藉助奧運熱潮和熊貓經濟來吸引遊客和刺激消費。雖然這些活動在短期內確實具有吸引力,但長遠來看,熊貓經濟背後隱藏的高成本風險不可忽視。

香港新聞網指出,租借熊貓每年須支付100萬美元的租金,若產子則需額外支付50至60萬美元。香港預計將擁有6隻熊貓,而熊貓作為區域性動物,港府可能需為每隻熊貓興建獨立熊貓館。

明報》報道,澳門政府在2010年耗資9,000萬澳門幣(約8,773萬港元)興建熊貓館,而台灣的大熊貓館造價為3.1億新台幣(約7,505萬港元)。可見,港府在推動熊貓觀光政策前,需投入高額成本,這樣才能享受到相應的經濟效益。

另一事件是,在奧運選手奪金後,全港民眾歡呼慶賀,港府打鐵趁熱邀請大陸國家隊運動員於8月底訪港,參加三場公開活動並進行運動項目示範。這次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的關注,門票競爭異常激烈。

港媒報道,奧運國家隊代表團三場表演的5,300張門票在40分鐘內被搶購一空,其中羽毛球、體操和乒乓球的示範表演門票在開售10分鐘內,系統顯示已有5萬人排隊等候,而跳水和游泳示範表演的門票更吸引了逾4萬人輪候。

陸媒報道,大陸知名跳水選手全紅嬋的家鄉,廣東湛江邁合村成為粉絲朝聖地,當地迎來大量遊客,村內小吃攤位增加,形成獨特「全紅嬋經濟」。當地旅行社更推出「全紅嬋老家一日遊」套餐,報團遊客絡繹不絕,甚至被網民戲稱「一人拉動全村GDP」。

然而,選手們背後的辛苦付出和艱辛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港隊劍擊運動員蔡俊彥於8月20日在社交平台上披露了一些隊友過去一年從體院獲得的訓練資助及六次境外比賽的支出,指出他們每月的「零用錢」僅約2,500元。面對這樣的情況,似乎未見港府提出可以支持選手的具體政策。這一連串的風光表演,對於提升經濟究竟能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助益,還有待觀察。

數字的背後

綜觀前面數據,大陸遊客佔香港觀光人數的70%以上,而熊貓盈盈母子是否能吸引大量大陸旅客慕名前來參訪,尚需時間來評估。此外,大陸遊客在香港的消費能力與其它國家相比,位列倒數第二。港府應思考如何再次吸引那些具有高消費能力的國際遊客。然而,自從實施國安法以來,對中共持保留態度的外國人可能不再願意踏足香港,由於政治原因,香港昔日優勢已經有所削弱,進一步加劇了香港旅遊業面臨的困境。

香港方面,儘管巴黎奧運期間曾為本港餐飲業帶來一波短暫「小陽春」,但隨著熱潮退去,餐飲業依然陷入困境。每月結業的食肆數量高達300多間,新開業的僅有100多間。根據香港統計處數據,2024年第2季食肆總收益的臨時估計為269億元,按年下跌2.1%。同期間,食肆購貨總額的臨時估計為85億元,按年下跌4.0%。這些數據反映出香港經濟問題的深層次和持續性。

儘管旅遊收入僅佔香港GDP的5%,而金融服務和貿易各佔20%以上,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9月份減息,有鑑於此,港府是否應重新思考,如何振興低迷已久的金融服務、貿易及樓市。同時,在香港與大陸經濟密切掛勾的情況下,港幣如何在美元與人民幣之間尋找平衡,將直接影響香港股市與樓市的走向。

但眼下的香港,在缺乏自主經濟決策權的情況下,似乎只能依照中共的安排進行經濟發展,這樣可能無法充份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香港需要更為全面的經濟政策和長期規劃,而非僅依賴奧運和熊貓經濟這類短期策略來解決當前的經濟困境。@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