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動畫作品《吉伊卡哇》(chiikawa)在日本開始播出,很快在中國走紅,在大陸年輕人中間擁有了大量「粉絲」。

今年3月份,「吉伊卡哇」在上海舉辦了第一場快閃店活動,開業前就有數百名粉絲排隊,首日10小時銷售額268萬元。在北京的快閃店裏,一名女大學生興奮地表示想要和布偶一起睡。

短時間內如此高的銷售金額和粉絲的喜愛,反映了《吉伊卡哇》在線下的受歡迎程度。

2022年4月,動畫作品《吉伊卡哇》(chiikawa)在日本開始播出,很快在中國走紅,在大陸年輕人中間擁有了大量「粉絲」。(Shutterstock)
2022年4月,動畫作品《吉伊卡哇》(chiikawa)在日本開始播出,很快在中國走紅,在大陸年輕人中間擁有了大量「粉絲」。(Shutterstock)

年輕人為何喜歡《吉伊卡哇》

憑借「又小又可愛」的卡通人物形象,以及一系列包含著勇氣、友情、互助等元素的小故事,這部每集時長不到兩分鐘的日本連續劇,讓許多剛畢業或剛找到第一份工作的中國年輕人,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

目前,微博#chiikawa#標籤閱讀量已經達6.6億,討論量42.9萬。「吉伊卡哇」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在海內外媒體中引起了討論。

《日經亞洲》文章指出,這些可愛的小傢伙們生活在自然環境中,為了保護環境而與體型往往是它們兩倍大的怪物作鬥爭,還必須掌握除草知識,通過考試才能獲得更高級別的證書,並以此賺錢。或許正是這種心態,讓吉伊卡哇與中國年輕人產生共鳴。

「比眼淚先出來的是勇敢」,也成為該劇的一個網絡梗。

在陸媒的報道中,《吉伊卡哇》被稱為二次元文化產品和「電子布洛芬」,「二次元」指二維空間,是相對現實世界的三維空間而言,布洛芬是治感冒的一種特效藥。

之前,玲娜貝兒、三麗鷗、黃油小熊、線條小狗、Loopy都是年輕人口中新的「電子布洛芬」。

在豆瓣討論區,網民寫道:「電子布洛芬就是看了能止痛的」、「一種以數字的形式治癒身心的新型藥品。」

陸媒報道,粉絲們已將二次元文化稱為「谷」和「藥」,「谷」又稱「穀子」(goods),指二次元領域的周邊商品,「吃谷」即購買周邊商品;「藥」即「電子布洛芬」,指能夠緩解心理疼痛的電子媒介產品,不止《吉伊卡哇》。

「谷」和「藥」兩個概念,折射出二次元文化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消遣和點綴,而是常見生活必需品。吃「谷」、吃「藥」,更是治療現實世界中各種外耗內耗的有效方式。

當網民在社交媒體上貼上《吉伊卡哇》將於3月29日在上海快閃店發售的照片,28日晚上10點,就有粉絲跑到現場排隊,還真有抱著被子去的。

年輕人不認同中共價值觀

對於這種現象,有評論認為,年輕人為二次元文化慷慨解囊、傾情消費,與其視為某種異象奇觀,倒不如從社會、經濟轉型等視角去看待。

旅歐評論人士Loen對大紀元表示,近些年來,中共經常提到「百年之變局」「驚濤駭浪」「敢鬥善鬥」,中國年輕人遭遇到如同文革一樣的時代巨變。

他說,中共以政權安全為名,對民間經濟、文化及社會日益嚴酷的控制與打擊,民間社會通道阻塞;在文化領域,官媒則大力鼓吹仇日抗美、抓間諜、宮廷鬥爭、努力奮鬥等中共鬥爭哲學。

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年輕人失業率飆升,2023年6月,中國16至24歲人群的失業率超過21%。今年5月青年失業率為14.2%,約為城市總體失業率的三倍。

Loen說,這些都讓年輕人失去信心,他們中間流行「躺平」和「四不」。

有評論認為,與老一輩購買商品只注重產品實用功能不一樣的是,當下很多年輕人做消費決策更看重「興趣消費」與「情感共鳴」,與產品相伴隨的情感體驗、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同樣非常重要。

Loen認為,《吉伊卡哇》動畫形象體現出來的善良、堅韌及正義戰勝邪惡,恰好是中國年輕人本性中善良那一面的流露,這與中共所宣傳的「驚濤駭浪」「敢鬥善鬥」有本質的不同。

「《吉伊卡哇》以二維虛擬的卡通形象,非常含蓄地表達了年輕人內心深處對中共專制的不認同。」他說。

中國年輕人對現實不滿

時政評論員李林一認為,中國部份年輕人追捧《吉伊卡哇》,原因之一是其卡通形象較為可愛,但這熱潮背後還體現出一種無奈。

李林一表示,中國大陸經濟每況愈下,許多年輕人包括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生活苦悶。中國年輕人想要娛樂,卻又發現中共不斷整頓如「劇本殺」等一些娛樂方式,灌輸中共那套理念。《吉伊卡哇》在這個時候出現,當然會受到很多年輕人的追捧,成為其苦悶生活中的一點慰籍。究其根源還是中共治下,年輕人沒有出路所致。#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