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機械製造產品在全球都算得上搶手貨,可現在業界面臨來自中國的挑戰,因為中國同行業依賴政府補貼開始衝擊國際市場,致使德國機械製造業掉入了「中國陷阱」。
依靠政府補貼 中國機械製造業擴展國際市場
「中國製造」曾是廉價、劣質的代名詞,但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中國機械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漸漸嶄露頭角,甚至開始與「德國製造」分庭抗禮了。
德國機械製造業協會(VDMA)委託一家中國問題研究所對500家德國企業進行了調查,根據7月下旬公布的結果,該研究所預計,在未來五年內,61%的企業只能維持在中等競爭水平上,甚至更糟;目前的情況是37%。
德國機械製造業協會主席霍伊斯根(Karl Haeusgen)對當地媒體解釋說,中國機械製造業正處在新一輪「走向世界」的浪潮中,其特點是:價格優惠、技術先進、品質更高。這樣的產品正在悄然推向國際市場。
德國媒體報道,例如可用於高樓戶外擦玻璃的升降平台,一家湖南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因為它在價格上比德國同類產品便宜。
德國《經濟周刊》報道,塑膠機械生產商的訂單減少了30%。例如南德一家百年生產商一直在黑森林一帶生產,現在也不得已要遷往中國或美國。汽車製造業就更不用說了,尤其是電動車,目前歐洲市場上每四輛電動車就有一輛來自中國。
德國機械製造業協會主席霍伊斯根表示,中國的機械製造業能發展到這一步,很大原因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大力補貼。該協會指出,到2022年,每家中國機械公司獲得了政府約1,570萬歐元的直接補貼。
這還不算間接補貼。間接補貼包括提供優惠的地價、電價,或使這些企業更容易獲得貸款。另外政府還提供有針對性的補貼,幫助企業免費、無風險地進入國際市場,例如報銷參加國際展覽的費用,以及申請國外專利註冊、產品認證等的費用。
德國業界呼籲政府採取措施 提高國際競爭力
在德國機械製造業協會進行的調查中,約一半的協會成員都表示要重新考慮其公司的中國策略。前幾年不少機械製造企業遷往中國,主打一個為中國生產、在中國生產。但現在中國人不買德國貨了,而是青睞價格優惠的中國產品。
目前在中國的商業環境以及地緣政治都不樂觀,而且中國本土的供應商更有吸引力,「德國製造」反而吃不開了。
德國機械製造業呼籲政府,提高德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中國目前是德國機械製造業的第二重要出口市場和外國投資地點。同時,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機械供應商。這種關係中期及短期內不會改變,因此德國業界呼籲,要提升自己的國際競爭力,必須保持技術領先地位,注重服務、產品壽命和可靠性等。
該協會還從政治方面出發,呼籲政府採取措施,對抗中國競爭對手造成的市場扭曲,例如採取反傾銷和反補貼政策。例如,鑒於政府補貼造成中國電動車對歐洲市場的衝擊,歐盟開始對中國的電動車徵收懲罰關稅。#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