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製造商正在重新調整戰略方向,以保住在全球市場份額。汽車行業正面臨中共補貼下車企的價格戰和美國車企的技術創新的雙重攻勢。
周四(8月1日),日本汽車巨頭本田(Honda)和日產(Nissan)正式宣布,雙方已就電動車(EV)領域的業務合作簽署了諒解備忘錄。
同一天,三菱(Mitsubishi)也宣布簽署諒解備忘錄,加入本田與日產的合作框架。今年3月,本田與日產宣布考慮進行全面合作,但當時日產持股34%的三菱汽車的意向尚未得到確認。
隨後,本田社長三部敏宏與日產社長內田誠在東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雙方合作的具體內容。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雙方合作的目標是共同開發下一代智能汽車的基礎車載軟件技術,並實現電動車關鍵零件的標準化。
根據協議,兩家公司將聯合開發車載操作系統(OS)等基礎軟件技術,這些技術是下一代軟件定義汽車(SDV)不可或缺的。下一代智能汽車可以通過更新軟件來不斷提高汽車的功能和性能。
如果合作取得成果,兩家公司將考慮批量生產的可能性。
此外,兩家公司還將研究電動汽車電池規格的通用化和相互供應,並力求實現關鍵部件的通用化,如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機系統(E-Axle,又稱「電機軸」)。
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本田社長三部敏宏說:「我們希望通過整合兩家公司的技術,可以實現規模經濟和開發成本效益,儘早從新興製造商中脫穎而出,並佔據領導地位。因此,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引領世界智能化和電氣化新技術的能力。」
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內田誠補充說:「未來汽車的價值將發生變化。 我們如何才能為這一變化創造競爭力? 為此,我們必須在提高技術水平的同時,樹立共同危機意識,創造出一種能夠擊敗競爭對手的商業模式。」
比亞迪等中國車企在中共的政策扶持和巨額補貼的幫助下正在不斷擴張,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戰也越演越烈。日本車企在華市場份額和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
今年6月份,本田和日產在中國的銷量就分別下降了約40%和27%,這兩家公司也已經部份關閉了其在華工廠。上周,本田決定將在中國的燃油車產能削減19%。 去年10月,三菱汽車正式決定完全退出中國市場。
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美國Tesla和比亞迪等外國競爭對手的持續大力投資,及在汽車軟件開發方面的進步,都對日本汽車製造商在開發成本和產量等方面構成挑戰。
2023年,Tesla的純電動車(BEV)全球銷量為180萬輛,比亞迪為157萬輛。日產銷量為14萬輛,而本田僅1.9萬輛。本田和日產是日本僅次於豐田(Toyota)的第二大和第三大汽車製造商。
通過此次合作,本田和豐田將降低車載軟件、驅動電機系統等關鍵零件的開發成本和採購成本,以增強對競爭對手的競爭力。
今年5月,日本政府宣布了一項新的戰略目標,即到2030年將日本製造商的「軟件定義車輛(SDV)」的全球市場份額提高到30%。經濟產業省將提供財務支援,並通過與大學合作及推出再技能課程,協助培育IT工程師等專業人才。
日本政府同時鼓勵國內車企在難以獨立開發的七大領域展開共同合作,包括半導體、連結汽車軟件和系統的應用程式介面(API)、模擬、能自動檢查車輛的生成式AI、防駭網絡安全措施、高精度三維地圖、車輛與物體或行人間的雷達測量技術。#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