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脷洲街坊學校位於鴨脷洲利東邨,是一所資助的男女子小學,教學語言以中文為主。2023/24學年,學校提供總數9班,小一至小三各1班,小四至小六各2班。學校小一派位學額有100個,自行分配及統一派位的學額約各半。學校由鴨脷洲街坊福利會在1954年創辦至今,校訓為「誠、信、勤、敏」。

鴨脷洲街坊福利會在1950年成立,在創辦初年已在島上推行如救濟、醫療及社區發展等的社會服務。同時,福利會有見鴨脷洲的學額嚴重不足,於是在天主教耶穌會的莫樂天神父及香港大學白朗教授的協助下,向政府申請了現時深灣軒的山頭,興建鴨脷洲街坊學校的第一代校舍。

傳統金字頂的校舍有六個標準課室,在1953年施工並在翌年完成開學,建築費約為10萬,在政府撥款5萬元後餘數由理事會籌得。創校時學校是全日制的,除基本小學課程外,亦有由當時對岸山頭的華南總修院(即現聖神修院)派來的修士教導聖經科,而學校首三年的校監亦是莫樂天神父,第二任校監開始由時任理事長秦寶柏等街坊理事會同仁接任。

學校現址校舍在1987年啟用時,停駐香港仔避風塘的三大海鮮舫均捐款,珍寶海鮮舫捐款二萬元,海角皇官海鮮舫一萬元以上,太白海鮮舫一萬元。(鄺嘉仕提供)
學校現址校舍在1987年啟用時,停駐香港仔避風塘的三大海鮮舫均捐款,珍寶海鮮舫捐款二萬元,海角皇官海鮮舫一萬元以上,太白海鮮舫一萬元。(鄺嘉仕提供)

學校正門展示現址校舍1987年啟用時,捐款者的玉照、芳名及遷校序言碑。(鄺嘉仕提供)
學校正門展示現址校舍1987年啟用時,捐款者的玉照、芳名及遷校序言碑。(鄺嘉仕提供)

鴨脷洲街坊學校在1955年因應政府安排而轉為全日制,上午校為資助,下午校為私立,學生需要繳交每月5元的學費,下午校在翌年(1956年)轉為資助,額外三間課室的校舍在1970年完成擴建。隨著鴨鴨脷洲在興建大橋後的公共屋邨(即現利東邨)發展計劃,街坊理事會在1981年開始已向政府爭取在新建的利東邨內興辦學校,在學校搬入現址時已籌得150萬元。

學校內的1986丙寅年鴨脷洲街坊同慶公社值理館牌匾。(鄺嘉仕提供)
學校內的1986丙寅年鴨脷洲街坊同慶公社值理館牌匾。(鄺嘉仕提供)

學校禮堂。(鄺嘉仕提供)
學校禮堂。(鄺嘉仕提供)

鴨脷洲街坊學校在1987年7月連同所在的利東邨一期落成,學校有24個標準課室,是香港第二代標準校舍設計最後落成的一間。學校在入伙時師生由舊校列隊操向新校參加啟用禮。因應學生人數狀況,學校在第二代校舍的首兩年只開辦上午校,直至1989年9月新學年時加開下午校,到1991年時上、下午校共開設49班,學校最後在2002年將上下午校合併成現時的全日制。

近年,鴨脷洲街坊學校每月9月中左右,以升小一選校的家長講座及嘉年華會等的名義舉行開放日,歡迎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及其子女預先報名參與。開放日的內容主要有選校的講座、學生表演、大抽獎,攤位遊戲及參觀校舍等。

學校在今年慶祝創校70周年,以鉑禧校慶為名,其他慶祝創校70周年的學校通常稱作白金禧,但鉑及白金均是同一原子序數78的化學元素。(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今年慶祝創校70周年,以鉑禧校慶為名,其他慶祝創校70周年的學校通常稱作白金禧,但鉑及白金均是同一原子序數78的化學元素。(鄺嘉仕提供)

至於在今年4月底的一個星期六下午,鴨脷洲街坊學校舉行了七十周年鉑禧校慶開放日。開放日的上半部份是典禮儀式,同時安排有學生的話劇、舞蹈及歌唱表演。而開放日的下半部份則在有蓋操場、多功能室、INFO SPACE、圖書館及各課室等,安排了不少運動項目、學科的學生作業成果,木偶和布偶劇,及相關的遊戲工作坊等。雖然開放日的日子不多時間亦不長,但多彩的節目,豐富的獎品,亦為這次慶祝70周年校慶的開放日,增添不少姿彩。◇

學校籃球場,對出的建築物是香港電燈大樓。(鄺嘉仕提供)
學校籃球場,對出的建築物是香港電燈大樓。(鄺嘉仕提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