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官方媒體首次將習近平稱為「改革家」。與此同時,中共黨刊發表了習近平的文章,強調「自信自立」,但僅5次提及「改革開放」。時政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對「改革開放」進行了重新定義,三中全會的路線基調實際上顯示出他在加速倒車,意圖重回閉關鎖國的老路。

中共第二十屆三中全會於7月15日上午在北京召開,為期四天。三中全會通常會確定影響中國經濟的長期方向。歷史上,三中全會常被用來制定重大經濟和政策決定,但並非每次都如此。此次三中全會原本預計於2023年召開,但被推遲。

7月15日,中共喉舌媒體新華社發表了題為「改革家習近平」的萬字長文,稱習近平執政時期是「改革的新時期」,並稱「現在到了新一輪改革提速的關鍵期」。文章稱習近平是鄧小平之後的又一個「卓越的改革家」,繼承並發揚了鄧小平的事業,使中國「續寫了經濟奇蹟」,並創造了所謂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目前,Google無法找到新華社的這篇文章,全文僅存於香港文匯網。該網站於7月16日轉載了新華社的報道。

同日,新華社還推出了一部名為「領航新徵程」的紀錄片,稱習近平十多年來「引領改革全方位展開」,稱其在中國面臨「外部壓力」之下,仍堅持對外開放。

就在新華社發表這篇長文的同一天,中共黨刊《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的署名文章「必須堅持自信自立」。這是習近平自201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間有關論述的節錄。

習近平在文章中重提馬克思主義,稱中共要「走自己的路」,要「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和所謂的四個「自信」,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這篇六千字的長文中,「改革開放」僅被提及5次,而「制度自信」被提及了8次;「社會主義」被提及了29次,「黨」被提及了60次;而習近平的名字則被提及了15次。

7月16日,即三中全會第二天,新華社發表了題為「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文章,稱自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持召開了72次重要會議,審議通過了超過600份改革文件,並要求各方面出台了3,000多項改革方案,展現了習近平的「改革之道」。

事實上,自2013年中共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宣布「全面深化改革」以來,習近平所謂的「新時代」中共內政外交路線,相比江澤民和胡錦濤執政時期發生了顯著變化。外界普遍認為,習時代的所謂「改革舉措」是開倒車的「逆向改革」。

分析:三中全會的路線基調是走老路

旅美時政分析人士陳破空認為,所謂的「自信自立」、「食洋不化」意味著三中全會的路線基調是往後看而不是向前看,是閉關鎖國、走老路的意思。

7月17日,陳破空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自信自立」是閉關鎖國的代名詞,與毛澤東時代所聲稱的「自力更生」一樣,意為與國際社會和世界文明相隔離。他說,中共治下的中國從來不能自立,許多東西都是從西方抄襲、剽竊、盜版而來。此外,所謂的「食洋不化」是改自中國成語「食古不化」。「食古不化」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習近平稱不能「食洋不化」就意味著要往後走。

陳破空說:「所以這八個字就代表了三中全會的路線基調是往後看而不是向前看,是向內看而不是向外看。」

他還表示,三中全會期間,中共黨媒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談論「改革開放」,但對鄧小平隻字不提,而「改革開放」幾乎就是鄧小平的標籤。

陳破空認為這其中有兩種含義:一是在政治路線上,習近平並不承認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而是要對「改革開放」重新定義,也就是「習式改革開放」;二是習近平只想樹立自己,並且要將他上任之前的一切全盤否定,只有他上任之後才是正確的方向,才是所謂的「改革開放」。

陳破空還表示,習近平在過去11年間召開了72次「改革」會議,發布了600多份文件,但中國經濟處於現在這樣的狀態,這表明他的「改革開放」已經定調,將來可能會繼續進行下去,已經沒有太多期望。

旅居加拿大的華裔女作家盛雪也對大紀元記者表示,習近平的執政思路與毛澤東的「把紅旗插遍全球」思路一致,只是表述方式有所不同。習近平上台後一直避免提及鄧小平,因為他認為鄧小平是向西方屈服、向文明社會乞討,他對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完全不認同。

盛雪認為,習近平是在開倒車,他將全力推動一個原教旨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國家。這種做法不僅會讓很多中國人繼續受苦,同時也讓國際社會看清了共產黨的真實面目。

中國最新經濟數據低於預期

7月15日,中共發布了一系列經濟數據,包括2024年上半年的GDP增速等,這些最新經濟數據低於預期。由於中共官方向來在數據上造假,因此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可能更加嚴峻,但外界很難得知具體的真實數據。

中共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4.7%,增速較一季度放緩0.6個百分點。

上半年GDP為61.7萬億元(約合8.49萬億美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0%。

中共統計局新聞稿稱,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然而,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多項數據呈現增長後又下滑的情況。

其中,中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長6.0%,但6月份同比僅增長5.3%;消費與投資情況類似,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969億元(約合32,480億美元),同比增長3.7%,而6月份同比增速為2.0%,環比下降0.12%。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依舊沒有止跌的跡象。上半年,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0.1%。中國全國新建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9.0%,新建商品房銷售額更是下降了25.0%。

6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4.5%和5.4%,降幅比上月分別擴大0.8個和0.5個百分點。

二手樓跌幅更嚴重。6月份,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9.0%,降幅比上月收窄0.3個百分點;二、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7.9%和7.7%,降幅均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下行,社會陷入嚴重危機之際,中國民眾對中共當局感到絕望。繼「內卷」和「躺平」之後,民眾形容中共政權已經進入了「歷史的垃圾時間」。這一說法源自美國奧地利裔經濟學家米賽斯的概念,他認為當某段歷史偏離經濟規律,個人又無力改變,最終走向失敗的階段。2023年以來,中國經濟停滯不前,中共高層頻頻要求「唱響經濟光明論」。近期,「歷史的垃圾時間」引起熱議,並成為流行語,進而引發了官方的恐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