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莎32歲,從事援交兩年,在此之前,她任職地產經紀。初時她以為男性客戶與她約會只是為了性愛。出乎她意料之外,六成多的男士只想跟她聊天及擁抱,更有兩成多完全不涉及性事。她憶述米高,他是50多歲的財務管理主任,太太返回家鄉長達一年,他深感寂寞。米高曾嘗試跟女生網上約會及聊天,但總是他單向式的訴苦,也難以感受對方的情緒支援。溝通是雙向的,他也渴望了解女生,彼此建立親密的關係。可惜隔著螢光幕難於達到。一天晚上,他線上聊天完畢,感到鬱悶,即時以交友程式約會麗莎。原來英國的援交服務收費不輕,每小時125英鎊;若是陪同旅行,則收費更高。

米高當晚前往麗莎的住處。她溫文爾雅,耐心傾聽他,也表達自己的感受,深深吸引他。米高終於找到知心友慰藉。職場奔波數十年,竟然連一位知己也沒有。一直以來,他只顧工作拚搏,進修投資、金融,昔日的好友已拂袖而去。每隔一星期,米高總約會麗莎。她不像太太般嘮叨,也不問太多他的私事,他感到舒暢。摟住她,陶醉於她絲絲的香氣及體溫。他感到與她的心靈緊密聯繫,不再孤單、寂寞。

又有一次,麗莎跟另外一名男士約會。他事事不順意;公司盈利欠佳,計劃裁員,跟妻兒感情疏離,感到自己一無是處,萌起輕生意念。她開解他,認同他作出的努力。男士最終打消這邪惡的念頭。她認為她的工作意義非常,不是外界想像般幹這行業的人只是出賣肉體。

心理學家卻持相反的意見,認為援交的人際關係不能取代日常的社交。原因有兩點。第一、援交涉及金錢。接受酬勞的一方必須取悅客戶;即使顧客胡亂耍性子,援交者也須忍讓。顧客擁有控制權,而援交者沒有;這不是人際之間平等的交往。第二、援交者不是專業的心理輔導員,她的回應可能不自覺地眨抑客人的自我價值。舉例,提供服務者向抑鬱的男士說:「你不懂女人心,所以太太離開你,讓我教路吧。」男士因而更質疑自己不懂跟伴侶相處,或是缺乏跟異性相愛的能力。

心理學家建議寂寞的人士不妨參加為特定群眾而設的支援小組,如:單身男士小組、離婚男士小組、或在職家庭小組。這些小組由社工或專業輔導員帶領,提供正向回應。此外,同儕間互相勉勵,獲得情緒支援。@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