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英國、上周宣布辭任的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香港強化的國安法被用來「鎮壓和平的政治異議,而不僅僅是騷亂」,並說民主派初選47人案的14名不認罪被告被定罪,是他辭職的「最後一根稻草」(the last straw)。

岑耀信向BBC形容,47人案的判決,是代表法院評估,組織政治初選等同於國家安全犯罪,並指判決「是一些法官準備不遺餘力,確保北京針對那些支持民主的人的運動取得成功的重要標誌」(a major indication of the lengths to which some judges are prepared to go to ensure that Beijing's campaign against those who have supported democracy succeeds)。

岑耀信並提到,另一主要問題是如果中國大陸當局不喜歡香港法院的裁決,是可以推翻該些裁決。報道提到2023年,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高調起訴,北京推翻終審法院允許他選擇海外律師的裁決。

BBC報道中,引述岑耀信曾經指,香港法官必須在中國創造的不可能的政治環境中運作。他提到,當初留任是希望「看看事情如何發展,並希望人們能夠做出積極的貢獻」,但很長時間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不現實的」。

祈顯義唱反調 稱沒有「表演性審判」

不過,去年獲特首李家超任命、來自澳洲、現仍然留任終院非常任法官的祈顯義(Patrick Keane),對澳洲傳媒《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稱,香港司法系統仍然有效和獨立(competent and independent),指岑耀信有權提出他的觀點,但現時香港司法中,涉案人仍可上訴,認為不應在制度未運行就責備其無效。當祈顯義被問到,他是否可以理解自北京鎮壓以來,對香港司法的批評時,更指在法庭上遭受不利判決的人,會對這個制度感到負面(feel adverse)。

祈顯義稱,他的「紅線」是政府向司法系統施壓,或拒絕接受法院裁決,但認為本港目前未發生此種情況。他形容,此情況在某種程度上,體現於「表演性審判」(trials are show trials),但是他與其他人談過,「他們並不認為自己在進行表演性審判」。

廖柏嘉留任 稱意識到「溫水煮蛙」

英國《The Law Society Gazette》報道,另一名來自英國、2009年起任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的廖柏嘉(David Neuberger),在上周六,即岑耀信和另一終院非常任法官郝廉思宣佈辭任後,在倫敦律師公會會議上的國際法院小組討論中表示,將繼續留任。他認為自己留任可做好事,離開會造成傷害,希望盡自己所能,支持法治及在香港的同事,並不認為岑耀信和郝廉思離開是錯誤。

廖柏嘉稱,理解建議外國法官應該離開的人的觀點,並說自己意識(aware)到「溫水煮蛙」,但認為「水何時變得太熱,是個人評估的問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