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遴選大會,她從4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工黨雷丁市Earley & Woodley區國會議席候選人;身為英國華人工黨創辦人之一的我,走了20多年長途,見證第一位在中國大陸出生的女兒,如果順利當選英國國會下議院議員,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查閱她的工黨資歷,4歲來英,牛津大學畢業,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待了8年,其中6、7年長駐北京。曾參與創辦經濟論壇智庫,又為工黨議員撰寫經濟報告等等,得到不少雷丁區資深工黨黨員推薦。個人的面書乾乾淨淨,見不到由細到大的經歷,家庭背景點滴,最亮麗僅有的一張圖片是她和弟弟坐在轎車裏,後頭一隻精靈的西伯利亞雪撬犬靠中賴在肩上,擺明是小資產階級,甚至中產者的康泰,更似保守黨中人,哪裏有半點工人階級社會主義情意結?

吃火鍋時坐在她父親旁邊,同席大部份都是金融時報記者同事,父親1990年拿著包玉剛爵士獎學基金來英攻讀電腦博士學位,竟然是天安門大屠殺後一年便出國,何等人也?操著猶帶川音的流利英語,當然沒有談起文化大革命,座中也沒有多少人聽過「老三界」。只說信奉自由放任教育,讓女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讀的貝里歐學院( Balliol )是牛津頗左傾的,女兒當年就加入了工黨,有女如此也堪豪,稍稍盈溢為父的「土」味。

母親四邊張羅,把30多人安排得井井有條,座位、布菜,到各科款結賬,一路堆滿笑靨,雖說最初不願女兒參選,做一個記者位高糧厚不必吃苦不是很好嗎?但女兒倔強壯且厲,也好坦然接受,依妳、依妳,難得女兒更多時間在家中吃飯喝湯,偷享天倫之樂。父母親是四川大學同學,母親是研究古代歷史的博士;1994年攜著女兒一起來家庭團聚,在英國中部一間大學當圖書館館員。處處做著母親應做的打點,衣著鮮麗總還帶著一小點「娘」氣。

當初只知道YUAN YANG的拼音名字,中文寫法從那頭讀起來也費猜度;她的網文解說著緣份、陰陽、太極兩儀天生萬物,輾轉才確定她叫「楊緣」,但弟弟並不叫做「楊份」。2024年5月8日處女作發布會,書名「私密革命:新中國的浪潮」( Private Revolutions —— Coming of Age in a New China ),書名姑且暫譯,見書猶如見人,兩者兼得。踏實寧靜猶帶靦腆的她,讀出書中一段文字,站得遠一點聽不完全。出席酒會大概7、80人,出版商、書業、記者同業、友人等等,說英語者居多,說廣東話只得1、2。

扉頁感謝祖父母、父母同是說書人的靈感泉源。前言說4歲離開峨嵋山麓,到了英國生活26歲才回去。書中所描述4名同齡千禧女兒,各有遭逢奇歷,不同中又有相同,都是不認命力爭上游不畏難、不言退的巾幗女兒。為了保護她們,都屬無名。其實寫她人也是寫自己,對比返照,將中國近30年的面貌展現出來。記者提出問題,不一定可以解決問題,但從事情臚列,真實報道中,讀者自可以領悟到微言大義,30年來家國條條縱覽,不作井井深入橫剖。既見母親治史的嚴謹史實排列,又有父親電機工程的綜合肌理交連基因同在。

看書先看前言,再看後序。後序話說時維1949年,還只有10歲的祖父,凜洌清晨打開四川瀘州市轄縣合江縣獅頭村的大門時,門外躺了60多名衣穿泥黃簡陋軍服的共產黨士兵連夜露宿;卻不似國民黨軍士般欺凌霸住民居民產,怕風畏雨。是耶非耶?還是刻意硬為書本強加一條光明尾巴?◇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