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併購和資本市場業務枯竭,越來越多的美國律師事務所選擇關閉上海辦事處,並重新評估中國大陸業務。
近幾個月來,美國律師事務所盛德(Sidley Austin)、博欽(Perkins Coie)、瑞生(Latham & Watkins)和奧睿(Orrick)均已關閉或表示將關閉其上海辦事處,而威嘉(Weil)和安慶(Akin Gump)已關閉北京辦事處。
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股市和金融中心,也是對法律行業的影響最為敏感和最受衝擊的地區。
「最大的因素是併購和資本市場業務枯竭,緊接著是其它公司交易的減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陸律師告訴《金融時報》說。
「許多公司首先在上海裁員,因為那裏的公司業務最先枯竭。」他說。
另一方面,中國頂級「紅圈」律師事務所也在加速出海,搶佔海外市場——美國律所的大本營,而且中資律所的收費有時甚至僅為西方競爭對手的一半。
《金融時報》之前報道說,過去一年,中國頂級律師事務所在亞洲和美國開設了近十幾個新辦事處。
Dealogic數據顯示,中國總的商業併購活動(包括入境和出境交易)目前正處於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24年迄今為720億美元,而國內股票市場活動更是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一年。
上海紐約大學分校金融學教授林漢升告訴《金融時報》,在當前的營運環境下,美國律師事務所越來越難以承受在中國的經營成本。
他補充說,如果美國律所為中共國有企業客戶工作,可能存在盡職調查或安全問題,而且還有可能遭遇被拖欠律師費的問題,另一方面,現在中國企業出海的在岸交易已變得為數不多。
「如果一家駐上海的美國律師事務所瞄準了走出去的中國本土企業,與最終管理業務的美國同行相比,律所可能只能拿到一小部份推薦費。」他說。
中英商會上周發表的一份立場文件援引中共司法部的數據指出,2017年至2022年間,在華設立代表處的外國律師事務所的數量下降了16%。
而且,有七成提供專業服務的公司表示,感覺2024年的生意比2022年COVID疫情期間還難。
中英商會主席朱利安‧費舍爾(Julian Fisher)表示:「從去年到今年,商業活動都少了很多。」
該商會報告說:「預計未來五年內,監管障礙將會增加而不是減少。」
此外,地緣政治和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風險不斷增加,給外國投資者帶來沉重壓力,進一步制約了外國企業的信心。
阿斯利康、積架越野路華、渣打銀行和勞斯萊斯都是英國商會的成員之一。
「中國(中共)顯然正在制定與企業關係的新路線,但明確企業的角色至關重要」,費舍爾表示,「目前的模糊性令人沮喪。」
中共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外國對華直接投資下降了8%。
中共外匯管理局的數據則顯示,2023年外國直接投資下降了約80%,只有330億美元。這是自1980年開始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
除了英國商會,美國、德國商會也對中國營商環境持悲觀態度。#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