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談及的《我們仨》,當年一問世就洛陽紙貴,應該有很多人看過,但2007年楊絳96歲時出版的《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相信讀者就比較少。其實這本書也很有趣,只是說理味較濃,讀者反應便沒那麼熱烈。

《走》中最令我感興趣的一章,是「命與天命」,楊絳竟談及「鐵板算命」,實在是珍貴的術數史料。另外,她又講了一個很「八卦」的故事,題為〈他是否知道自己騙人?〉,在Google搜了一下,原來自此書出版至今17年,網上都沒有人討論過故事背後的原型人物,令我有點意外。

〈他是否知道自己騙人?〉第一段是這樣寫的:

「一九五三年『院系調整』後,我們夫婦同在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組工作。同事間有一位古希臘、羅馬文學專家。他沒有留過學,但自稱曾在世界各國留學,而且是和蘇聯的風雲人物某某將軍一同飛回中國的。他也是蘇聯文學專家。但不久就被人識破,他壓根兒未出國境一步。可是他確有真才實學,他對於古希臘、羅馬的學間,不輸於留學希臘的專家。而且他中文功底好,文筆流麗。他還懂俄文,比留學希臘的專家更勝一籌了。他並未失去職位。只成了同事間一位有名的『騙子』——有點滑稽的『騙子』。」

楊絳在上文不點名提了兩個人,一個是主角「騙子」先生,另一個是「留學希臘的專家」。楊先生很厚道,不開名,但我在這裏就無謂轉彎抹角了:「留學希臘的專家」是專門翻譯希臘羅馬文學的中譯界泰斗羅念生;至於「騙子」,我相信就是繆朗山(1910—1978,又名繆靈珠)。

楊絳這個故事最令我驚訝的,不是繆朗山到處撒謊聲稱浸過鹹水,意圖欺騙見多識廣的錢氏夫婦,而是眼角奇高的楊絳(相信眼角更高的錢鍾書也同意賢妻看法)居然會毫無保留地讚美一個「騙子」:「他確有真才實學」、「中文功底好,文筆流麗」、「還懂俄文,比留學希臘的專家更勝一籌」。

君不見許多外國名校畢業的學者教授,錢氏夫婦都沒放在眼內,如今一個露餡的「騙子」,楊絳反而盛讚「真才實學」,那麼繆朗山的料子肯定是堅過石堅了。他到底是甚麼人呢?有些基本資料應該是真的。

1910年繆朗山出生,在澳門長大,家境貧困,少時在英文專科夜校只讀了三年書就輟學。12歲時,他在南洋煙草公司當學徒,美國老闆見他天資聰穎,就資助他學習英、法、德語。

他的兒子繆鐵夷曾經憶述:「父親精通古希臘、拉丁、英、俄、德、法、日等多種語言文字,爸爸能夠精通德語,是得益於背下了兩本書《浮士德》和《資本論》。」最後一句應該是誇大了。背《浮士德》我還能夠相信——數學奇才John von Neumann也背得出——但連《資本論》也背,我就覺得不太可能,也根本沒有需要。

據網上資料所說,30年代初繆朗山在澳門崇實中學任教,26歲出任澳門聖羅撒教會女子中學校長。當時他幫助一個猶太學者解決生活困難,那學者為了報恩,便教繆朗山古希臘語和數學。後來,繆更考入中山大學攻讀統計和生物——如果這學歷是真的,那他就是文理雙全,天資比得上趙元任的奇才了。只是我不明白,他如何一邊在澳門做中學校長,一邊又在中山大學讀書呢?

40年代初期,繆朗山在澳門校內積極宣傳抗日,遭日本特務恐嚇,若不在限期內離開就格殺勿論。於是他前往桂林,參加由郭沫若、李濟深領導的抗日宣傳隊。其間結識了朱光潛,兩人切磋學問,志同道合,朱光潛便請繆朗山到武漢大學當外國文學教授。

近月去世的齊邦媛,當年恰巧就讀於武漢大學外文系。在《巨流河》中,齊邦媛記述了繆朗山在武大的情況,指他的課大受歡迎,「在那幾年,他大約是對學生最有魅力的人了」。在齊的筆下,繆朗山「身體壯碩,聲音洪亮,對俄國文學確有研究,所以授課演講內容豐富,上課時如上舞台,走過來跑過去,從不踱步,臉上都是表情,開口即是諧語,一男同學形容他是『大珠小珠落鐵盤』。」

由此可見,繆朗山的確像楊絳所說,有真才實學,且口才了得,無論有沒有學歷,都是一個優秀的人。但抗日戰爭後,繆朗山卻因為過份熱衷抨擊時政——據齊邦媛憶述,他的課堂「演變成了三分之一文學,三分之二政治」——還積極參加「反內戰」學運,結果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盯上。

1947年6月1日,荷槍實彈的士兵衝進武大校園,繆朗山和校內其他反戰教授(包括金克木)被抓,有學生衝出去阻攔,結果有三人被軍隊開槍射殺,此外重傷三人,輕傷十六人,廿多人被逮捕,事件震驚全國,稱為「六一慘案」。

其後國際輿論向蔣介石施壓,繆朗山等人終於獲釋。繆隨即逃到香港,住在堅道,並在胡喬木的領導下,協助共產黨辦報——我想起1948年,查良鏞也從上海大公報調到香港新報館,查來港後,很可能跟繆朗山有交集。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統戰部租了一艘英國海輪,將逃到香港的愛國者接返北京。之後繆朗山便全家定居北京。1953年後,他加入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組,就在此時,他跟錢鍾書和楊絳成了同事兼鄰居,楊絳的「騙子」故事也由此而來。

楊絳講了故事後,結論說:「一個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 。一句謊言說過三次就自己也信以為真的。我們戚友間不乏實例。我立刻想到某某老友就是如此 。自欺欺人是人之常情,程度不同而已 。這位『騙子』只是一個極端 。」如此簡單的總結,我覺得未免辜負了繆朗山這位奇人。

無料到的騙子,俯拾皆是,但像繆朗山這樣真材實料的「騙子」,則百年難得一遇。家境清貧,沒錢讀書留學,根本不值得羞恥。他憑藉過人天賦,近乎無師自通多國語言,其後更由中學教師升級為大學教授,甚至與錢鍾書、羅念生、楊絳等人同級共事,實力不輸於貨真價實的博士,這樣的才能,不是比學歷鑲金的「海歸派」更令人敬佩嗎?

繆朗山之所以說謊,當時必有某種逼不得已的苦衷——也許是他深信全世界都有眼無珠,只看重銜頭,自己就算真材實料,依然會受人白眼,所以才無奈撒謊。我覺得繆朗山不是「騙子」(更談不上「極端」),反而更像一個悲劇。可惜楊先生沒挖深一層,寫他的心理及當時的世態,未免有點買櫝還珠,浪費一個好題材了。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