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區內活動網頁時,無意發現一個專為有色種族而設的精神健康支援活動,費用全免。內心充滿好奇英國的支援小組做法如何?跟香港的輔導小組有何分別?於是隨即行動,看過究竟。

心想小組舉辦的地點應是慈善組織的辦公室或是社區會堂之類。到步後,眼前就是現代版的元朗錦繡花園,一排排新落成的白色房屋並列,每座房子供一個家庭居住,設三樓層。一望無際都是住宅區,哪有社區會堂?幸好一座房屋外面放了活動名稱的海報,我才找到目的地。這座房子不是提供普通家庭,它的業主專門出租給慈善團體或是藝術組織,牆壁畫上不同種族的圖畫。這次主辦團體名為IN.Service ﹝INS﹞,目標為有色種族倡議社會平等。INS邀請了一位健身教練及一名護士帶領這小組。這次小組屬預防性質,頗有些社區教育的元素。參加者人數稀少,只有五位。工作員態度友善,等候期間,他們讓我參觀整座屋子。我鮮有到訪英國新建房子,感到有趣、新鮮。活動開始,教練稱運動是建立精神健康的基本功,先引領我們到屋外草地學習拳擊。真想不到參加支援小組需要做運動,幸好我穿了運動服裝。我之前從未玩拳擊,今次能夠學習這基本技巧,感到雀躍。

大半小時後,我們返回屋子進行小組分享。這環節由護士帶領,討論何謂「內在和平」,甚麼時候我們能達至這境界。我們又分享吃東西舒緩情緒,參加者是非裔及巴裔,他們稱花茶、果茶及薑茶促進身體健康。我是港人,當然介紹廣東老火湯。在英國最容易購買的是冰鮮雞,我建議雞切件,放入注水的氣壓煲內,加入薑及紅棗,一小時即成美味雞湯。他們感到很神奇,有兩參加者即時把食譜寫在電話上。能分享香港的獨特文化使我感到滿足。

當提及生活遇到壓力時,一名參加者是幼稚園女老師,講述管教子女的困難,一度哽咽、流淚。身旁的15歲女兒木無表情,像是見慣母親哭泣的模樣。護士也具輔導技巧,隨即詢問女兒看見母親悲傷時有何感受。女兒只回應青少年的行為大都跟她一樣,是母大驚小怪。雖然母沒透露太多私事,但我估計她早已離婚,獨自養大兩名子女,才深感沉重的壓力。

這次小組活動實在太精彩,感恩這慈善團體有心有力。@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