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了我生命中的貴人——孻叔對我的影響和幫助,今期來講一講我的爸爸是怎樣影響我的成長。雖然爸爸因家庭環境的限制,學歷並不高,但他教會了我三件寶貴的事情,這些教誨我一直銘記在心。

首先是「節儉是美德,揮霍則是浪費」。爸爸為了教我節儉,經常鼓勵我多走路少坐車,每當我做到時,他就會獎勵我一支雪糕,並陪我走上20分鐘的路程。他也教我,應將不再使用的讀書筆記整理好,以便回收再利用或賣給廢紙回收公司。因此,在我步入社會開始有所收入後,節儉的習慣已根深蒂固,除非必要,我很少搭乘的士或使用Uber。過去一年,我乘坐的士的次數不超過五次。

其次,父親教會我「做好人比做聰明人更重要」。自中學起,我們家搬進了新居民房,一些鄰里對我們家的貧窮印象深刻,常有不友好的對峙。當時年幼且未經世事的我,曾建議父親以牙還牙。但他嚴肅地告訴我,不管別人對你如何,都要保持本心,努力成為好人。他說,否則他多年來的教導就白費了,成為一個聰明人而非好人是沒有意義的。

這番話我深記於心,並學會了對他人百分之百的尊重。儘管我仍在學習成長中,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我始終提醒自己要努力做一個好人。也因此,我在課堂上不僅僅教授學科知識,還會分享人生的智慧和待人接物的道理。我希望通過我自己的成長背景和經歷來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英文科本就是一門考驗人際交往能力的學科。我在課堂上分享的內容,如聆聽和綜合能力的練習,以及三篇作文都是對學生處世智慧的考驗,比如如何禮貌地拒絕他人,同時又不使對方失面子。還有,小組討論中的交流技巧,考核學生如何與人相處,包括妥協、技巧地達成共識、邀請和幫助同學等等。

最後,父親教我「尊重他人的私隱」是至關重要的。雖然父親自己的學術水平有限,但他卻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對我日後建立人脈關係非常重要。他從小就教我不可以隨意拆閱他人的信件,哪怕那只是一份宣傳資料。記得五歲時我不小心拆開了媽媽的信件,被父親發現後,他嚴厲地責罵了我超過十分鐘。

在我十年的工作經歷中,我見識了各式各樣的人。曾有一次,未經我的同意,有人拆開了寄往公司的一封法庭信件,甚至將其銷毀,這差點讓我承擔法律風險。這件事讓我深刻認識到,我不僅要以身作則,更要教育下一代,啟發和照顧那些由天賦予我的學生。◇

作者簡介

林柏勤(Spencer Sir)為港大一級榮譽畢業、教育心理學專欄作者,10年教學經驗更明白當今孩子所需。逾8,000學生實戰,運用心理學同理與聆聽。溫柔以待,與學生同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