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統計顯示,兒童和婦女大約有20%都受到尿失禁的困擾,尤其生產過後發生尿失禁的比例可達40%,但這些受尿失禁困擾的人之中,卻只有不到20%前往就醫治療。醫師表示,無論是婦女或兒童,一定要重視尿失禁早期就醫治療的重要性。
尿失禁帶來的問題
大部份尿失禁的婦女會選擇隱忍尿失禁的困擾,而且會以為是年紀大就會發生的症狀,長期下來導致身心不適,嚴重者甚至影響人際社交。
至於兒童,幾乎每一個都有尿床的經驗,多數家長也認為尿床是正常現象,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自動痊癒,因而忽略尿床及早治療的重要性,導致現今兒童尿失禁就醫率不到20%。
然而,隨著大腦的控制能力日趨成熟,如果兒童持續尿床,且延誤治療,即有可能讓尿失禁的困擾持續到長大,更會造成長期的自卑感、焦慮、被霸凌等心理壓力,以及人際上的困境。
兒童尿失禁最常見的現象為尿床,也稱為「夜間遺尿症」。研究統計顯示,尿床會受到遺傳的影響,如果兄弟姊妹之中,有一個孩子會尿床,則另一個孩子會尿床的機率為17%;如果家長之中曾經有一位有尿床史,孩子會尿床的機率為44%:如果家長雙方都曾經有尿床史,孩子會尿床的機率高達77%。
造成尿床的3大原因
台北慈濟醫院小兒泌尿專家楊緒棣表示,「夜間多尿」、「膀胱過小」、「大腦覺醒中樞不敏感」是造成尿床的3大原因,通常有尿床問題的孩子就醫之後,會先請家長通過小便日記做紀錄,藉由觀察孩子每天的喝水量、喝水時間、排尿量、排尿時間來評估小便製造量和膀胱功能正常與否:後續會再視情況安排進一步檢查,並針對不同原因進行藥物治療。
至於女性尿失禁,無論是哪一個年齡層都大約有20%的人受此困擾,生產之後更有多達40%的女性會出現產後應力性尿失禁,造成生活上很大的不便,如果能早期診治,泌尿道感染的情況就有機會得到立即的改善。
臨床上觀察發現,大約有70%~80%的女性可以通過產後減重、凱格爾運動等骨盆肌肉的復健方法逐漸改善;還有其它新的保守性治療如磁波椅刺激骨盆肌肉、陰道雷射等方法,也有相當明顯的治療效果。
另外,如果進行上述的保守治療達半年以上,仍然有嚴重尿失禁情況者,可以通過各式手術協助改善,讓每一位女性乾爽一生。
兩個治療案例的分享
楊緒棣在此分享兩個治療案例。第一個案例是8歲的吳小弟,他6歲時仍然每天包尿布,加上他的哥哥也因尿床問題正在接受治療,吳媽媽因而警覺帶他就醫,之後被轉介到台北慈濟醫院治療。
當時診斷吳小弟的尿床為「膀胱過小」和「大腦覺醒中樞不敏感」所致,經過服藥和調整作息,吳小弟的尿床狀況大幅降低。
第二個案例是同樣為尿失禁所困擾的33歲張小姐,她從小到大,夜晚都會尿床,這個情況困擾她非常久;成年之後,她經醫師診斷罹患「成人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分娩之後,她只要跑步、咳嗽和打噴嚏,就會漏尿。
尿失禁這個秘密跟隨她三十幾年,直到前一陣子規劃與友人同住,為了避免發生尷尬的情況,她決定前往台北慈濟醫院就醫,服藥一周之後,症狀獲得改善。
不再被尿失禁所苦的張小姐表示,沒想到這麼容易就能解決困擾她三十幾年的問題,非常希望她的治療情況能鼓勵到那些同為尿失禁所苦的人,讓他們克服心魔、勇於就醫,不要畏懼就醫,才能擁有更高品質的人生。
尿床可以妥善治療
楊緒棣強調,尿床是可以妥善治療的,早期找到造成孩子尿床的原因,就能讓孩子的童年不再被局限。兒童尿失禁的黃金治療期為6歲,6歲以前可以持續觀察,如果狀況沒有改善,6歲之後就要積極治療,每年大約有50%以上的兒童會康復。
相反地,如果沒有進行治療,大約有15%的兒童會自然痊癒;而到5~6年級仍持續尿床的機率為1%~2%,所以如果此時孩子仍有尿床的情況,務必要就醫治療。◇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