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合地區盟友在印太地區的作戰能力到底有多強大,人們從剛剛結束的2024「肩並肩」聯合軍演就能了解一個大概。關鍵是美國陸軍在臨近台海地區正在建立抵近台灣的中短程打擊能力,以實現印太地區前沿部署戰略,形成美軍覆蓋整個台海地區的陸基打擊力量的長期存在。

在剛剛過去的三周裏,菲律賓、美國、澳洲和法國軍隊在菲律賓各地進行了迄今最大規模的「肩並肩」聯合軍演,旨在提高海上安全、聯合兵種、兩棲作戰、航空作戰以及訊息和網絡空間作戰能力。

美國多域特遣部隊指揮官邁克爾·塞德霍爾姆(Michael Cederholm)說:「作為民主國家,我們有共同的價值觀,這並非巧合。我們捍衛自由、捍衛各自的海岸免受外部攻擊,並為此感到無比自豪。」

「肩並肩」計劃為應對潛在的突發衝突和災難性事件做好了聯合部隊準備,並提高了各國共同努力保護菲律賓主權和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能力。

在今年的「肩並肩」演習中,美國太平洋海軍陸戰隊與菲律賓武裝部隊在巴丹群島北部島嶼進行了24小時海上關鍵地形安全行動。行動中,美國多域特遣部隊的一隻陸軍砲兵部隊在菲律賓最北部地區進行了海瑪斯火箭系統的快速部署訓練。這項訓練體現了海瑪斯系統在太平洋島嶼環境中的投送能力。這是美國陸軍在短短幾天內二次展示「海瑪斯快速滲透」(HIRAIN)行動,美國陸軍第一多域特遣部隊的海瑪斯系統搭乘C-130運輸機抵達巴拉望島和呂宋島北部,然後使用LCAC氣墊登陸艇進行了快速灘塗登陸。

將海瑪斯火箭系統裝載到C-130運輸機需要30分鐘,而該系統從飛機上卸下並完成射擊準備僅需10分鐘。這意味著,從駐紮在菲律賓最近的美軍基地將海瑪斯系統部署到菲律賓北部島嶼並做好戰鬥準備的時間可能超不過1小時。

海瑪斯快速滲透行動期間,多域特遣部隊在指定地點快速部署海瑪斯系統,並針對假想的潛在威脅進行模擬攻擊行動。這些訓練增強了複雜的沿海和海岸防禦行動中美菲雙邊互操作性。訓練包括遠征掃雷、聲納水文勘測、偵察演練、兩棲登陸和空中突擊演練,以確保關鍵海上地形安全,建立遠征前進基地和前沿彈藥補給點;通過海瑪斯系統的快速運輸、進入射擊位置,實現區域戰鬥力投射。

參與海瑪斯快速滲透行動的單位包括菲律賓海軍陸戰隊、美國陸軍第一多域特遣部隊、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瀕海陸戰團以及美國空軍第317空運聯隊和第353特種作戰聯隊。

除了海瑪斯火箭系統之外,美國陸軍還有可能部署「精確打擊導彈」(PrSM),這種陸基導彈不僅具備精確對地攻擊能力,還將發展對海攻擊變體。首套陸軍精確打擊導彈已於去年交付美國陸軍。

然而,美國多域特遣部隊進入菲律賓最北端島嶼更大的看點是他們還攜帶了中程導彈。作為美國陸軍遠程精確火力(LRPF)計劃的一部份,射程更遠的提豐(Typhon)中程導彈系統也加入了此次肩並肩演習。提豐導彈系統可以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和「標準-6」(SM-6)彈道導彈,這些導彈的射程可覆蓋1,500到2,500公里的範圍。

4月7日,隸屬第一多域特遣部隊遠程火力營的中程能力(MRC)提豐導彈發射器,搭乘美國空軍C-17運輸機從華盛頓州劉易斯-麥科德聯合基地,經過15個小時飛行,跨越8,000英里抵達菲律賓呂宋島北部戰區。巴丹群島北部的馬烏利斯島、伊巴亞特島和巴丹島,是此次聯合海上關鍵地形安全行動的主要訓練場。這裏距離台灣最南端只有大約100多公里,是扼守巴士海峽的咽喉要道。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 3 瀕海團的導彈部隊指揮官馬克·倫齊(Mark Lenzi)說,在呂宋島北部,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瀕海陸戰團的一個步槍連與菲律賓海軍陸戰隊第4 海軍陸戰旅合作,進行了遠征前進基地作戰訓練,旨在確保關鍵海上地形的安全,支持菲律賓群島海岸防禦,並向聯合部隊展示後備部隊能力。

提豐系統登陸菲律賓呂宋島北部戰區,也是美國自冷戰結束後,第一次將陸基巡航導彈發射器部署在美國本土以外。這也是因當年特朗普政府退出《中導條約》才能得以實現。

《中導條約》(全名《美蘇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是冷戰時期美國與前蘇聯達成的軍控協議,要求雙方在1991年6月1日前銷毀射程500至1,000公里的短程導彈和射程1,0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導彈。冷戰結束後,雙方都指責對方沒有履行應有的義務。同時,中共藉機不受約束地發展陸基、海基中短程武器系統,並迅速對印太地區以致整個國際秩序構成威脅。2019年2月,特朗普總統宣布暫停履行該條約180天。一個月後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文件,停止履行《中導條約》。

儘管中俄都指責美國是導致《中導條約》作廢的主要責任方,但《中導條約》作為一個「君子協定」,似乎對俄羅斯並沒有多少約束。中共和俄羅斯只是希望利用《中導條約》捆綁美國的手脚,藉機在地區衝突中形成對美國的優勢。《中導條約》的壽終正寢,使美國擺脫了區域高端衝突中重要中短程打擊能力處於弱勢。但是,美國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落後的現實,不能說與《中導條約》沒有關係。好在廢除《中導條約》後,美國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快速追趕上來,並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堤豐導彈系統由洛歇馬丁設計,是一種由半掛拖車攜帶的多用途中程導彈發射系統,是在美國海軍Mk.41垂直發射系統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陸基版本。它由四個發射器、一個指揮中心和相關後勤車輛組成,可同時發射2枚BGM-109戰斧巡航導彈和2枚RIM-174導彈(也稱標準-6導彈)。

這些發射器構成了美國陸軍新的多域特遣部隊裝備的核心部份,以應對俄羅斯和中共的廣泛威脅。裝備特遣部隊陸軍導彈營,這些部隊的裝備還包括高機動火砲火箭系統和陸軍精確打擊導彈等。

今年的「肩並肩」演習,更廣泛地使用海瑪斯,加強了菲律賓武裝部隊對海瑪斯及類似系統的了解和作戰能力。目前,在太平洋地區的海瑪斯用戶正在逐漸增加,新加坡已經開始列裝,澳洲計劃購買20套,美國在2020年就已經批准台灣購買11套海馬斯系統。

隨著堤豐導彈系統進入菲律賓,以及海瑪斯系統在該地區的不斷增加,美國印太司令部通過快速滲透行動,努力實現在台海地區的前沿部署。這代表了美國陸軍從幾百公里到超過兩千公里射程的各種精確打擊能力進入菲律賓北部地區,覆蓋範圍包括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和菲律賓海整個台海地區,以及中國大陸沿海大部份地區。

第一多域特遣隊指揮官伯納德·哈林頓(Bernard Harrington)表示,美國陸軍強調堤豐是陸軍與海軍陸戰隊和海軍其它部門共同的火力支援。該系統提供了可靠的陸基對海打擊能力。「無論如何,我們會努力阻止下一場戰鬥。但如果不成功,我知道這支部隊已經做好準備,在太平洋提供充份的對海打擊能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