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媒報道,「小紅書」近日有多個帖文,踢爆有人虛構本科學歷,利用假文件成功入讀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碩士班;學院發現此事後,要求學生在限期內呈交本科電子成績單和證書,作為「年度最終檢查」,牽涉人數約200人。

港大經管學院回覆記者時確認,早前發現「極少數」入學申請涉嫌提交虛假文件,也發現有中介機構聲稱能提供「保錄取」服務,為客戶偽造文憑報讀港大。學院譴責此等不誠實行為,並表示已即時調查,若證據確鑿,將採取行動,包括剝奪錄取資格、取消學籍註冊等,亦將與執法機構合作,追究涉事中介。

看完以上報道,我心底有兩個不解疑團。

第一個疑團:現正就讀港大經管學院的學生有200個可疑,那其他學院和大學呢?之前已畢業的又如何?我想起看過一本叫《騙文化》的書,2003年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作者為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林其泉,書中有一章正是關於現代中国的偽文憑產業。

林其泉根據大陸報章資料,報告了全国各地販賣偽文憑的行情。例如早在1996年,深圳就有「製作各種假證書的專業戶」,一份博士學位證書標價$2000 ,打六折即$1200可成交,而大學本科學歷證書則是每份$500。

1998年,深圳警方破獲一個假文憑工場,查出63,000本假畢業證書,當中不乏名牌學府,每本售價100至$2000不等。除了深圳,北方當然也有生產線。林其泉教授指出,北京海淀區北大小南門西邊路口有一個體戶,專門出售北大、清華、人大的文憑,本科每份$500 ,碩士$600 ,博士$800。

這種生意到底有多賺錢呢?據《中國青年報》1999年12月15日報道,南京破獲一宗假文憑騙案,騙徒在短短九個月內,光靠兜售假文憑已騙取了一百多萬元,客戶有一二千人。

以上所述只是冰山一角,所謂「極少數」是也。1996年距今,近30年,made in China而流出市面的假文憑,簡直不計其數。若說香港的學院只是在今年才受騙,僅僅涉及一個院系200個學生,你會信嗎?之前已神仙過海的騙徒,大學又會不會追究?怎樣追究?

第二個疑團:我不肯定是否媒體報道得不夠清楚,學院說已展開調查,「若證據確鑿,將採取行動,包括剝奪錄取資格、取消學籍註冊等,亦將與執法機構合作,追究涉事中介」,但為什麼只追究涉事中介的法律責任?買假文憑的學生不是偽造文書嗎?我很想知道,大學會否同時追究這些學生,希望有記者能跟進一下。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