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寨之圍城》大熱,原著小說當然功不可沒,但在改編成電影之前,曾經出現過漫畫版,又很難說電影版沒有受到漫畫版的影響。

相比起荷里活或日韓,香港電影改編本土漫畫,偏少。成功的更少。太遠古的不說,近20年、30年,最賣座,應該是《風雲:雄霸天下》,主打電腦特技,製作成本不菲。事隔10年,換了幕後班底,才推出續集《風雲II》,已經無以為繼。真正做得起熱潮,應該要數到90年代中至尾,一系列《古惑仔》電影,勉強或可加上不斷翻拍的《百分百感覺》。除此之外,多數慘淡收場。

像2001年,還改編60年代的《老夫子》,即使找來當年當時得令的謝霆鋒與張栢芝助陣,也有一陣過時感覺,一敗塗地可以理解。有些,例如1996年的《黑俠》,漫畫版在香港本來就另類冷門,是連票房保證李連杰也補救不到,目標市場也未必放在本地,到續集《黑俠II》,由李連杰換上安志杰,要受到注目,當然更困難。不過,有些, 像《龍虎門》(2006),漫畫是最𣈱銷最深入民心的長壽經典,卡士用上甄子丹加謝霆鋒再加余文樂,一樣劣評如潮,一定有些特別原因。

我經常拿《中華英雄》(1999)跟《龍虎門》比較。論原著的受歡迎程度,兩者不相伯仲;論電影的質素,也是差不多的平平無奇。不過,坊間對《中華英雄》的反應,遠勝對《龍虎門》的尖酸刻薄。時代背景的分野應該是一個重要因素。華英雄穿唐裝、舞劍,即使明明活在民國年代,也有份武俠片色彩,看見一個人類運用輕功跳上自由神像跳上月球,也好像比較容易接受得到。王小虎與王小龍是穿背心、牛仔褲,如何把現實感與漫畫感融合,原來是天大難題。在《中華英雄》,你看到鬼僕的面具,理所當然;在《龍虎門》,你看到火雲邪神的面具,想爆笑。

《九龍城寨之圍城》把時空設定在80年代的三不管地帶,簡直像挑戰不可能的任務。倒模一套《省港旗兵》出來,可能還輕易。電影厲害之處,是它保留到一份漫畫味,例如金鐘罩或神打一樣氣硬功,或者任賢齊的造型,同一時間,又實實在在,令你代入到是中英聯合聲明剛簽署的日子,有《歡樂今宵》有張國榮。把以前看時裝打鬥港漫改編成電影的格格不入,一掃而空。論驚喜程度,比起日本新版《城市獵人》,將時空轉移到有 Uber Eats 的今日新宿,有過之而無不及。

電影報捷,據說,電影公司有意開拍前傳或續集。相比起《九龍城寨》,我更渴望見到同一班底改編另一套陳年港漫《黑豹列傳》。同樣時裝打鬥,《黑豹列傳》的開局是中國秘密特種部隊,以驚天地、泣鬼神的戰鬥力保家衛國,完全符合主旋律。幾位主角,如黑豹,或黑豹大哥鐵忠,或黑豹生父長空,你可以想像到把伍允龍、林峰、古天樂放入去,是完全絕配,度身訂造一樣。

何況,在1993年,鄧光榮先生曾經出品過一套叫《黑豹天下》的動作喜劇,想叨叨𣈱銷漫畫的光。雖然跟《黑豹列傳》或《天下畫集》沒有關係,但電影充滿極突兀的漫畫感,結果口碑差到不得了。30年後,如果有後人能夠撥亂反正,也不失一件美事吖。古老闆:不妨考慮一下呀!◇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