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薰風送暖,現代母親節康乃馨當令,回想古代中國的兒女們送甚麼花給母親忘憂呢?親子深情是歲月摧殘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詩心。一起來看兩位古代詩人獻給母親的詩。
孟郊:《遊子行》 不見萱草花
談起母子親子情,中唐詩人孟郊的《遊子吟》的至性之情深深烙在他的心中,也印在後人心中。孟郊還有一首《遊子行》,前後兩詩互相照映襯托,展現天涯遊子與母親之間縷縷的牽念與孝思。
孟郊《遊子行》:
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親倚門望,不見萱草花。
這首《遊子行》,以萱草生堂階起首,最後以不見萱草花收尾,孝子之思盡在萱草花上迴環代替了千言萬語——天涯遊子胸懷中不能盡孝慈堂下的愧意。
萱草花又名忘憂草,屬於百合科萱草屬,葉子細細長長,紅黃色或橙黃色的花俗稱「金針花」,花開一日即謝,明日再開另一朵,好像母親的愛日日常新如一。萱草花有著溫厚從容、和煦潔淨的氣質,宛似寬厚仁慈的母親。萱草種在家中北堂之台階下,讓在北堂起居的母親忘憂,成為母親的象徵。
孟郊《遊子行》通篇但言慈親思子,「慈親倚門望,不見萱草花」,反襯了孝子思親的幽幽摯情。
孟郊:《遊子吟》寸草春暉
苦吟詩人孟郊一生寫了五百多首詩,除了上述《遊子行》之外,還有一首家喻戶曉的《遊子吟》,鮮明的孺慕之情,感動千古人心。詩反映了他真實的人生故事,凝縮了他大半生的懸掛:
《遊子吟》(迎母溧上作):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的父親是崑山縣尉,是古時縣長的佐貳官,職掌維護地方治安追捕盜賊,調查犯法作亂的事,薪俸不多;孟郊的母親操持家務,事事親為,省吃儉用。貧窮並沒有讓孟郊低眉,也不能限制他洋溢的詩才,但是他無意於科舉仕途,年輕時就隱居嵩山,視中舉任官為浮名。
然而,這個天涯遊子的內心,深深記掛著一件事:「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而自己近四十,「一生空吟詩,不覺成白頭」(《送盧郎中汀》)。為了不再給年華老邁的父母添憂,四十歲的孟郊回到故鄉湖州,考取鄉貢,但是接下來兩次進京參加科舉都落榜。
孟郊灰心地想放棄科舉,但是,母親並不氣餒失望,她殷殷鼓勵兒子,鼓起他再三出馬應試的勇氣。這一次已經四十五歲的孟郊終於登上進士榜。這就是他詩中所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所繫的背景。
「寸草心」是子女奉養父母,感念父母劬勞的一點點回報。中舉後,他出任溧陽縣尉,迎接母親前往溧陽奉養,盡一己的孝心。然而,他認為這樣的遲來的一點點反哺,相對於父母無盡的無私的照拂,真得算不上甚麼!
孟郊的《遊子行》和《遊子吟》透過萱草、遊子身上衣、寸草春暉,托物寄情,情深無盡,千古不淡,正是道出了親子之間天然的真情至性,讓人子讀來,孺慕之情、反哺之心油然自生。
亂世古人王冕:《墨萱圖二首》
到了元末明初亂世中,高古之士王冕的詩中也有許多的萱草影像,描繪他孝順母親、體貼母親的心情。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是農家子,從小家貧,八歲時趁著放牛時就偷偷進入學堂聽秀才們誦書,然後默記在心中。即使丟了牛受到父親責打,他熱愛求學之心依然如故。安陽的韓性認為他不同尋常,就收他為弟子。
王冕博通經典,不慕功名,喜愛詩文書畫,尤其善畫梅花,人品也有如梅花般堅貞清高。他不願當官,隱居九里山,明太祖徵他出仕,未就。
他對雙親非常孝順,父親死後,他將母親迎入城中奉養。王冕的詩《墨萱圖二首》,寄詠北堂萱草,表達了孝子感念慈母之情。
《墨萱圖二首 其一》: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母親的心如萱草的和煦,五月薰風吹來,搖搖為誰開?在外的遊子啊,一絲一毫的苦,時時牽動母親的心。王冕感到:與親阻隔,人子不能盡孝,連孝鳥都不如,愧聽慈烏之音啊!
據《浙江通志》記載,父親過世後,王冕將住在鄉下的母親接來一起住。過了一些日子,母親思念鄉下要返鄉。王冕為了減少母親旅途勞累,就買了一頭白牛為母親拉車,他穿戴著平日裏常穿的古服和高簷帽跟隨。牛車走在街道上,被一些頑皮的小孩攔道取笑,王冕毫不在意,和那些孩子們笑成一堆。古樸的王冕,一片純孝,毫不受世塵的沾染。
親在的日子,把握時光回報父母劬勞,王冕就這樣身體力行。能夠在母親建在的時候,陪伴身旁,一起吃飯飲茶,不論自己是富是貧,都盡心盡孝。莫待到風霜雨露老歲華,時不我與!樹欲靜而風不止,感概心急!
王冕《墨萱圖二首 其二》就表達了這般心情:
萱草生北堂,顏色鮮且好。對之有餘飲,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順心,豈在榮與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歲華老。遊子未能歸,感慨心如搗。
當王冕兩鬢霜白時,欣喜母親猶然建在,母子倆共賞著堂前萱草花,他持杯為母親祝壽: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偶書》)
《勸孝歌》說:「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人子縱然有「為君射鬥牛」(孟郊《百憂》)的壯志,怎能忘倚門慈母之愛?
繁華花花世界中,今朝僅取一朵萱草花,即能撫慰劬勞親心,讓親忘憂!
參考資料:《新唐書》《唐才子傳》《全唐詩》《新元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五》《浙江通志》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