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派出兩艘軍艦前往印太地區,不排除穿越台海,還將派陸軍與日本自衛隊聯合軍演。專家認為,正值中共黨魁在歐洲訪問,德國強化跟日本聯合,強化在印太軍事存在,明顯是應對中共威脅。北京想在歐洲關注的俄烏立場上打太極,其實沒有中間路線,必須作出選擇。

**分析:德軍數十年來最大軍事行動 劍指中共

德國周二(5月7日)派出兩艘軍艦前往印太地區。美國之音報道,德國海軍「法蘭克福」號補給艦從威廉港起航,另一艘「巴登—符騰堡」號護衛艦則從西班牙羅塔港出發。兩艘軍艦將在海上會合,先駛往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然後前往印太地區。

德國國防部部長皮斯托留斯(Boris Pistorius)在德國北部威廉港海軍基地表示:「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沒有表現出支持基於國際規則秩序的存在,這對德國來說不是一個選擇。」他強調:「(這種支持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

歐洲對外貿易中大約有40%的貨物要通過南中國海。美國為首的聯合盟軍一直在南海、台海巡航。

德未決定軍艦是否通過台海

據悉,德國這兩艘軍艦將穿越南中國海,但是否通過台海,皮斯托留斯表示:「目前還沒有作出決定。由於盟國的幾艘海軍艦艇已經通過(台灣海峽),這顯然是一個選擇。」

德國外交部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上周六在訪問紐西蘭期間表示,不排除德國軍艦穿越台灣海峽。

此外,德國陸軍部隊最快將於明年訪問日本,與日本陸上自衛隊實施聯合軍演。這將是兩國陸軍自二戰之後的首次正式聯合演練。

皮斯托留斯接受日本共同社採訪時解釋,由於中共在印太地區動作頻頻,德國為了彰顯維持國際秩序的重要性,打算加深與印太地區夥伴之間的合作關係,德國陸軍與日本陸上自衛隊正在為了促成在日聯合訓練而展開協商。

德國海軍與空軍此前已與日本自衛隊實施訓練,並曾於美國等盟國海軍在印太海域聯合軍演。

2021年11月21日起,美國與日本的軍隊及德國、澳洲、加拿大的軍艦在菲律賓海域進行為期10天的聯合軍演。(USNavy推特)
2021年11月21日起,美國與日本的軍隊及德國、澳洲、加拿大的軍艦在菲律賓海域進行為期10天的聯合軍演。(USNavy推特)

退役少將、前台灣國防大學政戰學院院長余宗基8日對《大紀元》分析:「它這一次要重新強調,德國會派軍艦進入南海,甚至不排除直接通過台灣海峽。」

首次正式跟日本完成軍事結盟準備

「這也象徵德國二戰之後,首次正式跟日本完成軍事結盟的準備。當然劍指中共不言自明。」他分析,「原因很簡單,日本現在在第一島鏈所有軍事實力的提升、武器裝備的強化,以及國防預算開支大幅增加,五年之內要增加一倍以上,其實就是因應中共軍事威脅。」

對於德國強化跟日本聯合作戰的姿態,余宗基認為:「當然是嚇阻中共對日本、南海甚至台海採取軍事冒險的動作。」

「德國也特別強調,本來明年跟日本進一步簽訂相互准入備忘錄,明年正式進行具體軍事合作,這都是它進行的計劃,雖然沒有明言,但包括台海問題,它認為和平安全非常重要,這當然是劍指中國(中共)。」余宗基說。

北京暗援俄侵烏 德調整對中戰略

對於德國近日軍事動作,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8日也對《大紀元》分析,主要是因為俄烏戰爭的持續,歐洲也逐漸確定中共是俄國的背後支持者。這當然會對歐洲安全造成影響。所以在這個大背景下,歐洲的政治氣候發生了轉變。

2022年,北約公布了新的十年戰略報告,把中共界定為挑戰者。接著2023年7月,德國公布了有史以來第一份《中國戰略》報告。

這份長達64頁的文件寫道,北京決定擴大和俄羅斯的關係,也對德國帶來立即性的安全影響,北京已經改變,「我們必須調整對中國(中共)的戰略」。

德將擴大與台密切關係

報告並警告,台海現狀只能透過和平和雙方同意的方式改變。德國將會擴大和台灣的密切關係,同時遵守「一個中國」政策。

「這是一個最重要的戰略轉折點」蘇紫雲認為,「所謂的一中政策,其強調的跟(中共)一中原則的不同,是要避免台海被改變現狀。」

該報告通過後,德國外交部部長貝爾伯克發表演講,說不能坐視台海緊張局勢,強調全球貨櫃輪有一半通過台灣海峽,機器、食品、藥品全都經過這條「全球經濟的生命線」,並警告台海若發生衝突將衝擊全世界。

蘇紫雲認為,「這是一個天大地大的變動。只是當時沒有很多人去注意。」「但是德國跟法國一樣,政策變動了,後續就有落實的方案。」

所以,蘇紫雲認為,首先德國對中共戰略進行調整,要求北京停止支援俄國,在經濟脅迫上就是透明化。

第二,德國派遣軍艦前往印太區域,落實去年德國的中共戰略報告,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理由就是,「台灣海峽是全球經濟的生命線,德國感受到中共持續在台海施壓、在南海脅迫菲律賓,所以德國軍艦來就是德國政府的一個正式表態了。」

「更何況,跟日本的聯合演習,那都是個別成員國合作,還有跟美國的合作,大概是這樣一個戰略態勢。」

習訪歐對俄烏戰態度仍曖昧 分析:歐洲不會上當

近日,中共黨魁習近平訪問歐洲,首站法國,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主席范德萊恩會談。馬克龍要求習近平承諾,從支持俄國的部份撤出,也要求在經濟上公平競爭。但習近平顯然與馬克龍各說各話。

在俄烏問題上,習近平對馬克龍強調,中國(中共)不是危機製造者,不要「利用烏克蘭危機卸責、抹黑第三國,煽動新冷戰」。

但法新社說,有消息稱習近平承諾不向俄羅斯軍隊出口武器,並嚴格控制可用於軍事目的的兩用貨物。

蘇紫雲認為,習只是一個外交辭令而已,說不會提供軍用裝備,但是歐美強調的還包括非作戰物資的資源。

他說,中共刻意的類比美國軍售台灣,那當然其它國家不會上當。「因為台灣是防衛,俄國是侵略,這當然不能等同並論。為甚麼德國還是願意派軍艦前來印太,大概是這樣子。」

余宗基也表示,習鎖定法國,是因為法國強調戰略自主,當然是分化整個歐盟跟美國之間最主要的最好的目標國家,「是明顯地拉攏歐洲國家,對美國形成抗衡的主要策略與分化伎倆。」

德國總理肖爾茲前不久訪問中國,但是,余宗基表示,這次習近平去歐洲,肖爾茲也沒有跟法國的馬克龍或范德萊恩一起去跟習近平會面,這可以看出肖爾茲從中國回來後在國內受到非常大的批評。

「所以德國的動作,其實某種程度也是展現歐洲國家針對北京的立場是一致的。」

專家:沒有中間路線 北京必須選擇

美國已經多次指出,中共一直是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的關鍵因素。法新社曾援引美國官員說,去年俄羅斯進口用於生產導彈、坦克和飛機的微電子產品,有90%來自中國。

余宗基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4月在G7做了非常明確的聲明,北京必須停止對俄羅斯的各種所謂的私下軍事後勤、彈藥製作或這些能力的輸入,絕對不可以跟俄羅斯在軍事方面有任何的公開或私下合作。

北約組織史丹伯格更明確指出,北京想要在俄羅斯跟歐盟之間,採取兩手策略,兩面不得罪的策略是不可行的。中國現在只能選擇跟俄羅斯或歐盟,沒有所謂的模糊地帶。

但是,余宗基分析,「德國很想在經濟上跟中國持續維持一個良好關係,可是在國家安全利益上,歐洲整個國土安全上,其實這不是德國單一國家所能決定的。」

「因為畢竟(涉及)整個北約,史丹伯格已經講得很清楚,沒有中間路線,你只能選擇放棄俄羅斯跟歐洲國家歐盟改善關係,或者是你就整個傾向俄羅斯,跟整個歐洲國家為敵。」

普京近日宣布要訪問北京,又要跟習近平碰面。余宗基認為,「普京跟習近平碰面後所發表的聯合聲明才是真正的關鍵點。」

「北京是否願意止血,或施壓俄羅斯儘快達成和平協議,或雙方談判達成甚麼協議,這才可以更清楚,習近平究竟是選擇繼續跟俄羅斯結盟,還是要改弦易轍,爭取跟歐洲國家的發展經濟關係。」#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