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這個地球似乎正在加速運轉,推陳出新,這個世界一切變化看上去始終在圍繞一個越來越清晰的主軸而動。無論是美國中期選舉,還是意大利新任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上台,或是小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就職菲律賓總統,都在告訴人們一個事實:無論誰當政,抗共已經成了不可迴避的主題和歷史的必然趨勢。
二十大後習近平大權獨攬 對世界意味著甚麼
2022年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莫過於中共二十大。它不僅給了習近平史無前例的第三個任期,還讓習家軍在權利瓜分戰中大獲全勝,全面主導中共權力核心圈「政治局常委」,團派在最高層幾乎全軍覆沒,使常委中沒有了對習的制衡力量,標誌著中共集體領導模式的破碎。
分析人士擔心,習目前空前集權意味著如果他的政策議程失敗,沒人敢告訴他錯了。這可能意味著他會繼續推動意識形態驅動的政策,從而進一步削弱私營部門的增長並惡化中美關係。
作為全球的製造業中心,中國的政策會影響到全球供應鏈。「清零」政策已重創中國經濟甚至全球供應鏈;而中共監管機構對私企的一系列打壓更讓國際投資者對在華投資望而卻步。習近平一直強調要控制「資本的無序擴張和無節制增長」,並推動在「共同富裕」目標下重新分配社會財富,隨之產生的商業不友好政策給習的第三個任期蒙上陰影。
中共新領導班子公布後,投資者對中國未來增長模式的擔憂達到白熱化,急於從中國的股市退出,隨即引發股票拋售潮。
那麼,習的連任又將如何影響國際關係呢?首先,習近年來反覆強調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於是出現了「戰狼外交」,令北京四面樹敵。專家認為,習連任後這種局勢不會好轉。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韓磊(Paul Haenle)預測,美中關係將在未來繼續惡化,習近平會繼續甚至或加強在過去10年中的武斷姿態。
台灣問題是美中關係中最為敏感的問題,也是最有可能爆發衝突的問題。習的連任不會改變對台強硬立場。習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不會承諾放棄武統台灣的選項。
安倍遇刺 留下政治遺產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7月8日為自民黨候選人助選時遭到槍擊身亡,震驚世界。安倍被認為是塑造日本對華政策的重要人物。他留下的最偉大政治遺產是對抗中共威脅。
修改和平憲法,加強日本的軍事震懾能力,一直是這位在任時間最長的日本前領導人的目標。安倍曾說:「擁有強大的實力,這才是威懾力。」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7月11日表示,將推動修憲議程,繼續完成安倍沒完成的目標。北京一直對日本修憲感到不安,擔心一旦修憲成功,日本政府會為日本參與海外作戰鬆綁。
近些年來,面對中共和北韓日益加劇的威脅,安倍最想做的就是讓日本擺脫《憲法》第九條的約束。
2015年9月,在安倍的支持下,日本國會通過了安保法案,解禁集體自衛權,授權日本軍隊以「集體自衛」的名義與盟軍部隊一起參與海外作戰任務。安保法允許日本在獲得國會批准的情況下,支援美國及其它日本盟友。
而北京最擔心在中共軍隊攻打台灣時,日本會在「集體自衛權」的授權下支援美國捍衛台灣。
《國會山報》(The Hill)7月11日的一篇觀點文章說,安倍留下的最偉大政治遺產是對抗中共威脅。
2022年12月16日,日本政府批准三份安全文件,明確將中共列為最大的安全挑戰,並將國防開支增加一倍,包括購買可打擊其它國家的導彈。這是日本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建設,也是日本安全保障政策最大轉變。
英國首相更迭
英國新任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11月28日在倫敦市政廳發表他上任以來的首次重要外交政策演說,稱通過貿易能讓中國大陸出現社會和政治改革是幼稚想法。他表示英中關係黃金時代已經結束,呼應了前任首相卓慧思(Liz Truss)的說法。
他在演說中指出,中共正有意識地利用國家權力手段爭奪全球影響力。英國會與美加澳日等盟友共同以外交等手段,應對中共的競爭。
辛偉誠此次接替卓慧思成為新首相,這一過程說來頗具戲劇性。他在9月份的上一輪角逐中,敗給了對中共強硬的卓慧思。然而,10月20日,成為保守黨黨魁僅六周的卓慧思宣布辭去首相職務。原因是她的經濟計劃引發金融市場動盪,並在黨內引發分歧。
卓慧思成為英國有史以來在位時間最短的首相,也是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任命的最後一位首相。
10月25日,在被很多人看好的前首相約翰遜宣布放棄再次競選後,辛偉誠順利接替卓慧思,正式成為英國新一任首相,也是該國二百多年來最年輕首相。
11月15日,辛偉誠在前往峇里島參加G20峰會的飛機上受訪時向記者表示,中共造成體制性威脅,包括價值觀挑戰與經濟安全最大威脅,必須立法抵抗,如「國家安全與投資法」。
對於英國是否該向台灣提供武器的問題,辛偉誠說:「如同我們對抗中國(中共)侵略一樣,我們隨時準備支援台灣。」
儘管辛偉誠明確了中共的威脅,但他也強調了對華關係的重要性。
辛偉誠原定11月16日與習近平在G20峰會期間會晤,但在最後時刻因「日程安排」問題而取消。就在當天,英國國內傳出消息:英國政府決定阻止中資收購英國最大晶片製造商紐波特晶圓廠(NWF,Newport Wafer Fab),以防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
澳洲轉向印太 對抗中共
自1972年澳中建交後,兩國經貿互補性是雙邊關係的主軸。到2014年,澳中關係已成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直到最近幾年,兩國關係開始急轉直下,從合作轉為抗衡,雙方產生了一連串的貿易衝突及激烈的外交口水戰,政府間的外交互動一度陷入凍結。
2020年4月,澳洲公開呼籲對COVID-19起源進行國際調查。中共隨即採取報復行動,暫停對部份澳洲牛肉的進口。報復性懲罰之後又擴大到大麥、澳洲龍蝦、葡萄酒等多種產品。澳洲則回應,不會被北京的經濟「脅迫」嚇倒。
此外,中共對南海的非法主權聲稱也一直讓澳洲不滿。2021年9月,中共實施《海上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要求外國船隻在駛過中國的「領海」之前,需要向其報告。
澳洲海軍隨後宣布,不會受中共的新法令制約,澳洲軍艦將繼續根據國際法行使航行自由權。
澳洲智庫洛伊研究院(Lowy Institute)2021年的一份調查顯示,超過60%的受訪者把中共視為安全威脅而不是經濟夥伴。
受民意束縛,今年5月上任的澳洲總理阿爾巴內塞(Anthony Albanese)政府延續莫里森政府的多項對華強硬政策,包括根據四方安全對話(Quad),與美日印三國合作,應對中共挑戰,以及依據澳美英安全協議(AUKUS)。
近年來,中共在澳洲的後院加強影響力行動,也讓澳洲不安。澳洲對中共4月與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簽署的安全協議存有戒心。澳洲防長馬爾斯(Richard Marles)6月告訴「日經亞洲」,目前澳中在南太平洋進行戰略競爭。為了因應新的安保環境,澳洲將提升國防能力。
美國一直視澳洲為印太地區反擊中共的重要夥伴。澳洲也確實是美國最堅定的盟友之一。12月6日,美澳兩國防長會談後,美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表示,美軍將增加在澳洲的部隊輪換存在,包括轟炸機部隊。雙方還一致同意加強與日本在軍事領域接觸。
澳洲防長馬爾斯隨後在訪日期間表示,澳日將尋求機會進行「更具複雜度」的聯合軍演。
美國中期選舉 將帶來哪些國際影響
美國是世界政治中心,其今年的政局變化尤其重要。因為隨著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贏回眾議院,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援程度以及對中共強硬的程度也將發生一定改變。
10個月來,美國政府在持續向烏克蘭提供大額軍援。但是,在共和黨明年1月掌控眾議院之後,預計目前的援助模式將發生變化。共和黨人密切關注國會支出,有望成為下屆眾議院議長的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10月份說,如果共和黨奪回眾議院控制權,美國將不會再給烏克蘭開出可隨意填寫的「空白支票」。
作為過去一年世界政治的主軸,抗共趨勢預計在未來一年不會發生重大改變。但美國中期選舉讓共和黨人重新掌握了眾議院發言權,這將使中共面臨更大的國際壓力,因為一直在批評拜登政府對中共不夠強硬的共和黨人勢必在政策上做出相應改變。
拜登政府最近發布的《國防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將中共列為最大挑戰之一。但一些共和黨議員表示,他們將在新一屆國會中審議這份文件,以確定這一由民主黨人主導制定的戰略是否能夠有效威懾中共和伊朗這樣的政權。
中期選舉的影響也體現在信息安全上。由國會兩院通過的年度綜合撥款法案中,明確禁止在政府發放的智能手機和其它設備上使用由中企擁有的影片分享應用程式TikTok,把目前由五角大樓和其它一些美國機構實施的禁令擴大到了所有政府設備上。
目前在美國50個州中,大約19個州已全部或部份禁止了在政府的電腦、手機等設備上安裝和使用TikTok,其中大部份州由共和黨領導。
眾議院共和黨人已經在2020年初成立了中國特別工作組。而在今年9月發布的「對美國的承諾」議程中,他們承諾將新成立一個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China)。在中共對台灣軍事威脅與日俱增之際,預計該委員會將處理許多支持台灣的兩黨提案。
共和黨在台灣問題上似乎更加強硬。眾議院情報和軍事委員會共和黨議員 Mike Gallagher 最近警告說,美國領導人需要採取措施阻止中共在未來幾年內攻擊台灣。他強調,中期選舉後,華盛頓必須將這件事列入議程。
下屆國會的眾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卡錫12月初宣布,他將任命加拉格爾擔任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
共和黨贏得眾議院還將產生另一個讓中共擔憂的影響。麥卡錫在中期選舉前做出了這一表示,美國國會將再次啟動對中共病毒(COVID-19)起源的調查。
菲律賓總統大選 對美中有何影響
小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於6月就任菲律賓總統。上台伊始,他便發出信號,可能會改變前任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對中共過於溫和的立場。他在7月份發表的國情咨文演講中強調,菲律賓「對任何外國勢力都寸土不讓」,「我們將堅定以國家利益為根本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
9月22日,小馬可斯前往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兩人承諾加強兩國盟友關係,並強調對南海航行和飛行自由的支持,以回應中共在南海挑釁行為。 這也是菲律賓總統十多年來首次公開訪問美國。
小馬可斯與拜登此次會晤也標誌著菲律賓外交政策轉向美國。前總統杜特爾特傾向於和中俄交好。因此,杜特爾特在整個六年任期內都沒有踏足美國。
會談在台海局勢和中美緊張關係加劇之際舉行。由於菲律賓的地理位置,在重要盟友美國需要在軍事上保衛台灣免受中共攻擊時,菲國在戰略上至關重要。鑒於需要為這種突發事件做準備,美國希望能更多地進駐菲律賓基地。
此前不久,菲律賓駐美大使 Jose Manuel Romualdez 在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表示,如關係到菲律賓的安全,馬尼拉會允許美軍在台海衝突時使用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
菲律賓駐美國大使Romualdez 表示,菲律賓正在與美國談判,以增加美軍在菲律賓可以使用的軍事基地的數量。圖為2022年8月6日,羅慕爾德茲在美國貿易和發展署於馬尼拉阿亞拉三角花園(Ayala Triangle Gardens)舉行的海上風力發電贈款簽署儀式上發言。(ANDREW HARNIK/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Romualdez 說,菲律賓正在與美國談判,以增加美軍可以使用的軍事基地數量。2014年簽署的雙邊《加強防務合作協議》(EDCA)使美國能夠在菲律賓的五個基地保持輪換軍事存在。
意大利和法國大選 對中共立場是看點
意大利今年舉行了大選,而且其政治立場在右轉。該國民眾用選票表達了他們的政治願望,其一即是對中共強硬。
由意大利兄弟黨(FdI)領導的右翼聯盟在9月的選舉中勝出,10月下旬,該國首位女總理梅洛尼正式組建了意大利自二戰以來最右翼的政府。
但梅洛尼的當選絕非中共所願,因為她在競選期間就多次表達了對中共政權強硬的立場,並明確支持台灣,而且該聯盟的另外兩位領導人也同樣是對華鷹派。隨著這個新政府成立,意大利勢必加強與台灣的合作,同時疏遠中共。
梅洛尼此前經常表示,如果當選,她將領導意大利以更公開的姿態反對中共。對於意大利2019年與中共簽署的「一帶一路」備忘錄,梅洛尼說,她還沒有看到續簽的政治條件,而她的一名外交顧問則明確表示,當該備忘錄到期時,意大利將與西方盟友密切磋商,對其徹查。
意大利兄弟黨一直尋求與台灣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作為該黨黨魁,梅洛尼在2022年選舉的早期階段就會見了台灣駐意大利代表李新穎,並在9月25日罕見地接受了台灣中央社的採訪,稱如果當選,「毫無疑問,台灣將是意大利的重要關切事項」。
意大利大選結果是歐洲政治右轉的一個重要體現。而在法國,儘管代表「中間派」的現任總統馬克龍贏得了連任,但他贏得非常艱難。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候選人 Marine Le Pen 未能拿下總統寶座,但這是極右翼在歷屆大選中最好的成績。
雖然勒龐與馬克龍的角逐涉及方方面面,但她代表的右翼政治力量能夠獲得數量可觀的選票,表明有相當比例的法國民眾贊同她的政治觀點,其中包括她比馬克龍更強硬的對華立場。
勒龐選前表示,如果當選總統,她將領導法國繼續站出來反對中共在印太地區日益強硬的姿態。她也不信任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
在民意的驅動下,馬克龍似乎也在打中國牌,今年加強了對華強硬的外交立場。他與勒龐一樣不信任北京,但熱衷於挖掘歐洲的潛力,強調歐洲要獨立起來,不成為中美的附庸。
馬克龍對北京的複雜立場也導致了兩國之間關係複雜。2021年2月,馬克龍在接受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採訪時說,中共是「一個夥伴、一個競爭者和一個系統性對手」,他試圖在經濟和政治方面保持強硬,但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與北京合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