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移民潮的影響漸漸浮現,多個行業均出現人才流失,連「鐵飯碗」的公務員空缺亦達一成。港府自去年開始大量輸入主要來自中國大陸的外勞。

本報統計顯示,去年港府引入超過1.8萬名勞工,輸入人數增幅較2019年的3378名大增4.3倍,各類高才及基層大舉引入。然而,香港支柱行業排名持續下跌,金融機構裁員消息不絕,顯示整體經濟規模收縮。因此,大量外勞對本地就業及薪酬構成壓力之餘,甚至未必留港消費、居住,以至購買物業,與本地勞動人口形成純粹競爭關係。

香港建築業去年輸入近八千名外勞。資料圖片。(劉駿軒/大紀元)
香港建築業去年輸入近八千名外勞。資料圖片。(劉駿軒/大紀元)

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1年的輸入外勞數量每年僅為三千多名,到2022年開始增加,主要因為社區服務的院舍員工輸入量大增。唯2023年推行推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後擴大所有引入外勞計劃,據本報統計(見表一),輸入人數由2022年的5,829名,急升至2023年的18,628人。其中建造業外勞大增至7917人,2023年9月推出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亦增加至26個職位,另外亦直接引入院舍、航空及小巴行業的外勞。

(表一)過去5年獲批輸入的勞工人數(大紀元製圖)
(表一)過去5年獲批輸入的勞工人數(大紀元製圖)

七成半紥鐵工人無工開或開工不足

儘管官方不斷指出勞工短缺,今年首季香港失業率微升0.1個百份點至3%,就業不足人數增加2,400人至40,000人;去年輸入近八千名外勞的建築業,香港建造業總工會4月公布調查顯示,七成半受訪紥鐵工人表示無工開或開工不足,近三成人一周開工1至3天。,香港獨立媒體報道,工人認為被外勞搶去就業機會。香港網媒《光傳媒》去年抽查4個工種比較,發現僱用外勞的月薪普遍較市價便宜約1至二成。

移民潮亦令就業結構出現轉變。數字顯示,三大行業金融、貿易及旅遊,就業人數較2019年下跌2.85%至87.28%(見表二),人才更加流向「三師」:醫生、律師、會計師三個持牌行業,較2019年增幅達5.41%至11.73%。最大增幅為註冊護士,人數增加17.32%。去年底醫衞局向立法會提交《2023 年護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建議免試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即2023年前的增幅主要來自本地入行。

(表二)專業工種從業員變化比較(大紀元製圖)
(表二)專業工種從業員變化比較(大紀元製圖)

同樣為鐵飯碗的公務員及教師,就業人數亦分別下跌0.72%及2.85%,前者或因任職公務員或影響未來旅遊及移民,後者則直接受移民潮學生人口下降影響。教育局今年1月回覆立法會議員的文件顯示,22/23學年共流失6,748名教師,其中幼稚園教師流失增幅最大,流失1,810人。不過,大學教資會數字顯示,教育大學的2022/23年度中國大陸學生僅473名,比例僅為5.88%,反映大陸學生對成為香港教師興趣不大,亦未能填補香港教育流失的空缺,加上移民潮大部份家長帶走子女海外升學,未來小學及中學將步幼稚園的結業潮,未必有太多大陸生願意入行。

過去主要來港工作途徑則為入讀本地大學,包括金融、會計及律師取得部份行業資格要求,繼而進入香港的就職市場。根據香港統計處報告,2019/20年度,包括副學士、學士及研究生的大陸生人數為1.29萬人,佔總大學生比例為12.72%,至2022/23年度,人數增至1.62萬名大陸生,比例急升至15.83%。按此比例推算,金融、會計等行業有來自香港本地大學的大陸生供應。

截至2月底,高才通計劃批出近5.9萬宗申請,其中4.39萬人已來港,政府公布,高通才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約為五萬元,「明顯高於本地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兩萬元)」,當中兩成人從事金融服務業。彭博報道,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於亞洲裁員50人,至少八成來自中國及香港,同一媒體另一報道指出,上周德意志銀行裁員再裁減10名亞洲私人銀行家職位,累計過去一年裁減香港和新加坡多達60個職位。香港政府的高通才等渠道引入的專才,來港競逐越來越少的金融高薪職位。

四大行業中的金融及航運,前者股市集資額跌至全球第十名,後者港口吞吐量更跌出十大,香港經濟規模將不如前。受累樓價下跌,發展商投地變得不積極,2022年至2023年政府住宅地流標數量達4幅,較之前7年的流標總數3幅為多,意味未來數年的發展項目減少。

發展商卻藉此機會去庫存,長實(1113)及港鐵(066)合作發展的黃竹坑Blue Coast首批138伙折實均呎價21,968元,較鄰近新盤折讓21.5%;鷹君(041)及港鐵合作發展的何文田站上蓋住宅項目朗賢峯4月推出首批115伙,折實平均呎價19,988元,較同區新盤折讓兩成,價格亦重返8年前水平。

根據輸入外勞規定,如輸入的勞工為大陸居民,僱主可以讓中國大陸居民的勞工在中國提供住宿,或住其本身居住地。這個安排部份解釋香港的零售飲食未見起色,因為不少填補的勞工並非在香港住,下班後便回中國大陸家中,更遑論可依靠他們刺激夜市。

香港的勞動力上中下層慢慢遭到換血,基層工作以更低工資取代,中上層職位收縮「僧多粥少」。來港的基層勞工以至高通才等,香港已非其必要居住地點,未能填補移民潮的住居需求,而刺激本港零售餐飲作用不大,未來能否轉化為樓市的買家亦成疑,在港工作的大陸勞工僅變成跟本地人競逐職位及薪金。@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