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中共政治局開會討論經濟,僅稱實現「良好開局」,卻羅列了一系列挑戰,包括「需求仍然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風險隱患較多」「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中共政治局也在唱衰經濟,並仍然束手無策。會議決定7月召開三中全會,但隱患猶存。
「黨中央」唱不響「經濟光明論」
中國經濟每況愈下,中共不准唱衰,只能「唱響經濟光明論」。在中共高層的授意下,中共國家統計局編造了一季度GDP增長5.3%的假數據,但嚴重缺乏各項基礎數據的支撐,被外界輕易戳破。
假如中國經濟一季度真增長5.3%,政治局會議完全可以稱「開門紅」。然而,政治局成員們都知道統計數字是假的,僅勉強稱,「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增多」,實現「良好開局」。
政治局會議不痛不癢的評價,自行戳穿了中共統計局編造的數據。
一年前,2023年4月28日,中共政治局也曾開會討論經濟,當時公布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5%;但那次會議稱,經濟增長「主要是恢復性的」,「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
一年後,中共統計局編出了更高的數字,但政治局的評價仍然是「良好開局」,洩露了中國經濟的實情。
政治局會議含混地稱經濟「回升向好」,但缺乏具體支撐;反而承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諸多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
需求不足主要因為老百姓失業率高、收入低;企業經營若只專注國內有限的市場,生存就會困難,所謂的「內循環」根本無法實現。中共不得不又寄託於國外市場,但外部環境卻越發惡劣,西方各國齊聲指責中共搞出的產能過剩和傾銷。
內外都很難有出路,政治局沒有解方,只能繼續稱「要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然而,政治局會議的說法只能令官員們更沒有信心。
政治局會議重複的一些措施缺乏針對性,不但解決不了難題,還暴露了更多真相。
會議稱,「要及早發行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確保債務高風險省份和市縣「真正壓降債務」。
地方高額債務問題始終是重大隱患,中共只能用超長期新債填補舊債,把問題往後推。中共高層拚命保黨,但這等於埋下了更大的定時炸彈,本身就是自取滅亡的做法。
政治局沒有新招數
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及「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以「擴大國內需求」。
「大規模設備更新」主要指企業,還應包括了「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國有企業正等著中央的新一輪投資,又是一輪貪腐的好機會,但中共真正能拿出多少錢來,目前尚未看到具體數字;無論多少,都要借更多的債,這絕非擴大需求的良方,而是又一場經濟運動。此舉勢必又造成大量浪費、無效投資,而且會進一步推高企業產能。
民營企業得不到中共的投資,沒有錢更新設備,也沒有意願更新設備。中共的新經濟運動完全違背市場規律,將帶來新的惡果。
中共正在各地宣傳「消費品以舊換新」,但民眾並不買帳。老百姓消費不斷降級,當然不會把用得好好的耐用消費品扔掉,再花錢買新的。於是,中共又瞄準了鄉村,政治局會議稱,要推進「新型城鎮化,持續釋放消費和投資潛力。」
中國地產泡沫正被擠破,政治局眼看沒招,僅繼續稱「做好保交房工作……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中共政治局是否討論經濟似乎已無關緊要,中共搞壞的經濟目前無法挽救。
習近平剛講的西部大開發未被提及
政治局會議專門審議了《關於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稱這是習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然而,會議未提西部大開發。
4月22日至23日,習近平剛到重慶短暫考察,並主持了西部大開發座談會。當時習近平講話稱,西部地區「舉足輕重」;但一周後的政治局會議卻隻字未提。
不僅西部大開發沒有被列入經濟日程,習近平2023年提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長江經濟帶和2024年提出的中部地區崛起等區域經濟規劃,都沒有被政治局會議提及。
不到一年前,2023年5月10日至12日,習近平在雄安、河北等地考察,並主持了「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
2023年10月12日,習近平在江西南昌主持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2023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上海主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
2024年3月20日,習近平在湖南長沙主持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當時,習近平講話也稱中部地區「舉足輕重」。李強不斷應召前往參加這些座談會,發言表示順從習近平。
這一系列紙上談兵的區域經濟規劃,違背經濟發展規律,屬於拉郎配式的政治宣講,實際很難真正推動,往往都是喊完口號就沒人管了。此次政治局會議審議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意見,算是在落實習近平2023年11月30日的講話,方案相當於拖了5個月,具體協調的官員應該很難辦。
政治局會議稱,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要「先行探路」。
長三角地區經濟比其它地區要好些,算最有條件推進一體化發展,若長三角都難以做到,其它區域經濟規劃就更難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協調了5個月,暫時也只能說「先行探路」,實際還沒譜。
政治局會議稱,「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要加強統籌協調……上海市要更好發揮帶動作用,江蘇、浙江、安徽三省要各揚所長。」
中央的區域協調領導小組看來協調不了上海,也協調不了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只好把遲來的方案提交政治局審議,但一紙空文並沒有多大作用,也只好「先行探路」了。其它的京津冀、雄安新區、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崛起和西部大開發等規劃,更只能等待了。
三中全會的隱患
此次政治局會議決定7月在北京召開三中全會,外界的各種傳聞總算可以終止了,但相關的隱患並未消除,還可能增加。
三中全會應該會解除一系列落馬中央委員的職務,包括秦剛、李尚福和一眾出事的軍隊將領等,這對習近平來說自然難堪。2022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上,這些人被習近平親自選中、高昇,但不到一年就紛紛被消失,習近平用人屢屢失當,如何向全會報告?腐敗應該是處理這些官員的主要說辭,但10年反腐,卻越反越腐,再難把責任往前推,習近平的權威勢必遭受質疑。
三中全會遲遲不開,還有潛在的路線鬥爭顯現。政治局會議稱,三中全會「將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
「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國式現代化」實際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是指繼續改革、放權,並繼續對外開放、與世界接軌;「中國式現代化」是「自力更生」的代名詞,經濟「內循環」是其明顯的標誌,等於中共結束改革、重回計劃經濟,並收攏權力、主動與世界脫鉤。兩者互相矛盾。
此次會議還稱,改革開放是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又一次重新升格了評價。之前,中共黨魁為了壓低前任們,曾故意把改革開放降格為「關鍵一招」。三中全會時間確定,改革開放又被重新定義為「重要法寶」,顯示中共黨魁在某種程度上被迫退讓,至少在名義上還要拿改革開放做幌子,以平息黨內的不同看法。
政治局會議還稱,「全面深化改革」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必然要求」;是「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的必然要求」。
中共內外走向衰敗,是中共黨魁快速向左轉的結果,也是中共走投無路之下的無奈選擇,更是歷史的一種必然。如今惡果凸顯,中共黨內反應強烈,中共黨魁不得不又做出重新調整的姿態;不過,三中全會的議題是「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國式現代化」,表明左右之爭並未真正平息。
政治局會議還稱,「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同樣自相矛盾。
政治局會議重提馬列主義、毛思想、鄧理論、「三代表」、科學發展觀,暗示不會否定前任黨魁;但又稱要貫徹習近平關於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恐怕讓官員們犯難,從「習思想」中很難找出真正改革開放的思路,繼續表忠的難度大增。隨著三中全會到來,中共高官們又要忙著上演新的政治戲碼了。
三中全會選在7月開,還可能有另一大隱患。7月是洪水肆虐的高發期,此時中共高官都進京開閉門會議,各地一把手都不會出現在抗洪抗災第一線,中共高層若再批示「靠前指揮」,就荒唐了;民怨會更加沸騰。
2023年7月底,北京周邊曾洪水氾濫,中共秘密下令水庫洩洪,造成了涿州等地的人為大洪災。中共高層指示官員們「衝在前」,自己卻都離開了北京、前往北戴河度假。2024年7月,中共三中全會在汛期召開,搞不好會帶來新一輪意想不到的政治衝擊。
中共政治局會議洩露了經濟實情,並繼續展示治國無方,還可能再次自亂陣腳,這應該就是中共政局2024年註定的主旋律。
大紀元首發 #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