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爛路處處,影響道路使用者安全。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今日(27日)回覆立法會質詢時表示,於2023年接獲約3400宗路面出現破損需安排維修的個案,繁忙快速公路、行車道交界處等為重災區。

林世雄表示,路政署在2023年共接獲約3400宗有關公共道路路面出現破損需安排維修的個案,通常包括出現坑洞、裂縫、車轍等。

惟立法會議員林新強在會上,展示多張圖片並批評,「喺錦田,裂到好像龜裂咁。一張圖喺大坑(影),好似『花面貓』咁,仲有何文田公主道天橋向紅隧方向、近紅磡警署一段路,爛到係揸車都有危險。」促署方交出維修時間表。而議員黃俊碩則投訴中環有路面不時出現地陷,但署方只以「補泥膠」方式填洞,於事無補。

林世雄表示,對於可能會引致道路安全問題的損毀,路政署會安排承建商盡快維修,按服務承諾在接獲報告後48小時內完成坑洞修葺工作。林世雄稱,根據工作紀錄,全部修葺路面坑洞工作,在過去一年均可以在24小時內完成。

至於其他不會對道路安全構成即時危險的破損,例如裂縫、車轍等,路政署會制定維修保養計劃和時間表,例如在適當時候進行較大規模且具預防性的路面重鋪工程。

林世雄又指,根據路政署紀錄,較多路面損毀的路段,一般都位於比較繁忙的快速公路,或位於行車道交界處、交通燈停車線前和巴士站附近等。路政署一直特別留意這些路段。

他提到,路政署將於今年年中起採用人工智能系統,透過分析在巡查時所收集的路面照片,自動找出路面裂縫及道路的其他欠妥情況,如褪色道路標記等,從而安排合適的維修工程。署方亦會使用小型無人機,勘察難以到達的道路構築物,包括橋樑、隧道內部結構及斜坡的情況。

路政署計劃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推出一套車載移動激光掃描及影像系統。系統能精確地記錄路面的起伏,並找出路面的坑洞等情況,從而協助道路維修保養的工作。

另外,路政署自2022年年底已實施數碼道路維修管理系統,將巡查及監督程序數碼化,現時已在6個道路維修合約中使用,目標在今年內把所有道路維修合約的大部分巡查及監督程序數碼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