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發現,通過調節腸道細菌產生的代謝物,能有效治療柏金遜症和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究指以短鏈脂肪酸丙酸調節腸道和大腦之間的訊號傳遞,能保護神經元健康,而短鏈脂肪酸是由膳食纖維在腸道中發酵所產生,研究團隊建議進食如種子、堅果、水果和蔬菜等或許對大腦健康有益。

柏金遜症的病理機制涉及多巴胺能神經元中α-突觸核蛋白(α-syn) 的異常積累和聚集,進而導致蛋白毒性壓力和神經元死亡。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鄭超固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患有柏金遜症的動物的丙酸水平比正常動物低,透過增加丙酸水平卻能抑制α-syn引起的神經元死亡和運動能力缺陷,顯示了通過調節腸道代謝狀態,可以影響α-syn引起的神經退化。更重要的是,在不用減少α-syn蛋白的聚集的情況下,只要簡單地補充丙酸亦可以挽救神經元以避免退化。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鄭超固教授指,與患柏金遜症的動物一樣,柏金遜症患者的短鏈脂肪酸水平一般比健康的人為低,原因是產生短鏈脂肪酸的共生細菌在患者身體內減少。短鏈脂肪酸的含量下降可能令柏金遜症的病情加速,甚至惡化,因此補充丙酸可能有助於治療疾病和改善症狀。

由於短鏈脂肪酸是由膳食纖維在腸道中厭氧發酵產生的,因此他建議添加更多富含纖維的食物可以促進腸道細菌產生短鏈脂肪酸,如種子、堅果、水果和蔬菜,增加身體內短鏈脂肪酸的含量,對大腦健康或許有益。相關研究結果已經在著名生物學期刊《細胞報告》(Cell Reports)上發表。@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