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炎黃子孫創造了不朽的文化。它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們留下豐富而寶貴的歷史遺產。它們當中,偉大而恢宏的中國古代水利工程,超領世界數千年,讓世人歎為觀止。

在這裏,您將欣賞到一幅幅宏偉、壯觀、美麗、精采的歷史畫卷——襄陽護城河、都江堰、秦始皇陵、靈渠、坎兒井、京杭大運河、北京故宮及萬里長城。

本文採取歸類法,將中國古代十大工程,依其各自所具有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修建經驗、獨特的風格,以及作用和意義逐一介紹,即軍防工程、渠堰工程、帝陵和皇宮工程、水道工程。

領略這些偉大的遺產,您會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盛世明君敬天祭神、順天意、循「天人合一」之哲理,造就自然、造福人類的崇高境界,以及中國人民的堅強意志、勤勞智慧、巧奪天工的卓越本領。

軍防工程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列國爭雄,因而保護自己、防禦敵國成了各國的戰略要策。

在「兵分天下、王者治國」的歷史背景下,修建「護城河」和「長城」應運而生。智者充份利用地理環境,巧取資源、成功地建造了強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其中兩大傑作便是:襄陽護城河——以河水和牆城護城的雙防工程;萬里長城——「因地形、用險制塞」的完整防禦體系。

亞洲第一大人工護城河 ——襄陽護城河

襄陽城,位居中原,扼守漢水中游,曾是春秋時代楚國北境的一個戍防渡口。襄陽城北臨漢水——自然的天塹,古人在它的東、南、西三面開挖河道,從城外引入襄渠水,再通過人工修建的涵閘控制水量,和漢江貫通。一條護城河不僅起到防禦的作用,還打通了水運的航道。

這條護城河長5,060米。據史料記載,早在宋代,護城河平均寬度超過180米,最寬達250米,面積91萬平方米。如今它享有「華夏第一城池」的美名,是亞洲第一大人工護城河。

早於公元前七世紀,楚國人就知道「取之於自然而巧用之」的戰略防禦構架,即「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城,指城牆,池,即護城河。

古人們築城挖濠,一高一低,收到雙重防禦的效果。歷史上在襄陽城曾發生過200多次戰爭,南宋抗金名將岳飛視襄陽城為「恢復中原之基本」。

襄陽護城河還引來文人墨客的青睞,詩仙李白曾對之賦詩吟誦:「襄陽行樂處,歌舞白銅鞮。江城回綠水,花月使人迷。」(〈襄陽曲〉)

世界最長最宏大的軍防工程 ——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領30萬人攻擊匈奴,將秦、趙、魏、燕各國修築的舊城牆連接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明代長城(建於14世紀),全長8,851.8公里,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長城遺址跨越北京、天津、青海等15個省市自治區。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修築長城時總結出「因地形,用險制塞」的經驗,成為軍防布局的重要依據。長城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台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

長城堪稱世界修建史上最長最宏大的軍防工程,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也是炎黃子孫勤勞智慧、意志堅強的標誌。

渠堰工程

今天當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來評判歷史的時候,不難得出結論:在列國爭強的古代,秦國的強大和統治天下是順應歷史的發展規律的,即天意。為了統一中國,秦國開鑿都江堰,以獲得「天府之國」;修建靈渠,以攻克南嶺百越,正是「順天者昌」。

兩個工程運用相似的、簡單的分水原理,遵循水和地理的自然環境和屬性,因勢利導,達到中華傳統文化所崇尚的「 天人合一 」境界,因而創造巧奪天工的奇蹟 。

世界最早且至今仍在使用的 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坐落於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游地段,於公元前256年由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開始建鑿。都江堰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的、最老的、唯一仍在使用的無壩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運、城市供水等綜合效用,包括三個工程:魚嘴工程 (分水工程)、寶瓶口(引水工程)和飛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它至今還能灌溉40多個縣市、面積近千萬畝。四川有諺語曰:「先有都江堰,後有天府之國。」

李冰父子以籠石沉江法,築低堤、修建「魚嘴」;以火燒水澆法,鑿岩石、開挖「寶瓶口」,簡單易行,印證「大道至簡至易」的原理。其所採取的取於自然、順勢利導,化害為利、巧善為之的做法,正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體現。◇(待續)

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運、城市供水等綜合效用。(Jason/ Wikimedia Commons )
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運、城市供水等綜合效用。(Jason/ Wikimedia Commons )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