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個月前,英國教會香港朋友與我約定年三十共進團年飯。預料唐人街的中菜館非常人多。由於我與餐廳的侍應熟絡,我負責訂檯及預訂鹵水鵝。出售原隻鵝的餐廳在英國不常見,故大都要求顧客預訂才可享用。在香港時,鵝比鴨昂貴,而且我的味覺分不出兩者,因此家人多點燒鴨作為菜餚。現時居留英國,反而有機會一嚐真鵝肉味道。

家人感不適,只有我出席團年飯。我們一行六人點了八道菜,可謂「陸陸無窮,發財到底」的意思。原來居英年資最長的是我,其餘的全是不足一年。但他們大都置業,交流購買一手樓、二手樓的心得。

席上一位女士的經歷殊不簡單;她姓何,單人匹馬移英,是實習傳教士。由於她偶爾在教會講道,教友稱呼她何傳道。不要看到「實習」二字以為她年輕,她年屆六十多了,不過外表看來幹勁十足,一點也不像長者。她在香港任職醫生數十年,原本不打算移民,後來唯一的家人﹝她的弟弟﹞也移英,她只好匆忙地作出改變。她的醫生生涯在2018年完結。機緣巧合下,香港教會安排她前往南非宣揚基督教。她認為這項任務是神的安排,願意奉獻自己的心力。翌年,她便來到南非的二線城市Kana,他位於約翰內斯堡的西北面。一抵達便整整居留四年的歲月。

Kana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城市。醫療設備非常簡陋;民眾患病時,大都留在家中自行療癒,因此頗多年長或是小孩在家中離世的消息。當地人均壽命只有四十多歲。婦女分娩時,偶爾是母存活,嬰兒死掉;或是母難產致死,嬰兒存活;甚至母子雙雙死去。何傳道負責主持講道,每次得知母子平安,便大肆慶祝一番,因為這是難得的幸運。聽到這裏,我不由得心情沉重,想不到現代英國、香港先進社會的彼邦,竟然發生因生育而死亡的情況。問及何傳道的感受,她說感恩生活在文明的土地上。每天感謝神恩,讓她侍奉弱勢社群,讓她見識不同國度的生活習慣。

傳教士在我的記憶是出現於西方歷史書籍,想不到何傳道正活生生地與我共度除夕;感覺傳說中的宣教士走入我的夢鄉,給予啟蒙。@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