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轉輪中,千秋萬代交替,年來年去更幾度!

今逢大年節一元復始之際,送歲又迎新!展開過年的詩聯,跨度歲月溫一溫傳統精神,沁潤你我周身;翻開風土物誌,穿梭古今品一品過年風物,悄然間,「年味」風情宛然歷歷在目。

「百節年為首」,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年節期間,人們在豐富多采的年俗活動中,表達傳統文化敬天重神、慎終追遠、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的意涵,而其中貼春聯的習俗,尤其是過年迎新的頭等大事。千家萬戶都要將春聯貼於門的兩邊,不僅帶來了喜慶氣氛,也讓文化傳承的氣息更加濃厚。 

春聯的由來

春聯的由來久遠,與遠古之前的一扇時空門有關。 

根據古老的《山海經》描繪:在蒼茫無際的大海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棵巨大的桃樹,碩壯的枝葉十分茂盛,彎曲盤結的枝條高高地伸展向天空,廣闊蓊鬱的樹蔭連綿長達三千里。 

在枝葉東北方深遠的空間中,有一扇鬼門,所有的鬼都是從這裏進出鬼域與人間。 

山上有兩位神人,名為「神荼」(音:神書)與「鬱壘」(音:玉律),負責統領看管出入這扇時空門的眾鬼。只要發現兇惡為害世間的鬼,他們就用蘆葦編織的繩索將其捆綁起來餵老虎吃。 

後來,黃帝制定了驅鬼的禮儀與節日,並依照時節舉行驅鬼活動。《山海經》記載,黃帝樹立桃木做的桃人,在門上面畫著神荼、鬱壘和老虎的圖像,並懸掛蘆葦編成的繩子來震懾惡鬼。這種在桃木板上畫圖的風俗流傳下來,稱為「桃符」,也就是最早的春聯形式。

家家戶戶掛桃符

隨著時間的推移,紙張發明後,人們逐漸用紙張代替了桃木板,發展出寫上文字的「桃符」。

五代的後蜀君主孟昶喜愛題詞,每逢新年,就會命令學士大臣題詞在桃符上,貼在寢宮門口左右兩邊。在位的末年,他命學士幸寅遜撰詞,然而他覺得幸寅遜寫得不好,於是親自題寫桃符聯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成為歷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聯。

從傳統春聯「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和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中,可見當時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

宋代詩人陸游在《除夜雪》一詩中,也描寫除夕夜守歲時,在燈下書寫桃符的情景:「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細雪紛飛的深夜,作者在燈下一面啜飲應年節而釀成的屠蘇酒,一面以順適的筆勢用草書寫桃符。皚皚瑞雪,映照屋裏溫暖的燈火,天地沉靜,情韻悠長。 

這種寫在紙上的桃符,就是後來的春聯。

春聯的種類與形式

春聯的種類多樣,依形式大致可分為門心、框對(春聯)、橫披、春條(四字吉語)、斗方(單字吉語)等。

「門心」貼於門板上方中心部位;「框對(春聯)」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如牆上的「大家恭喜」;「斗方」為正方菱形,寫著「春」、「福」等字,多貼在家具、牆壁上。

如何貼春聯才正確呢?訣竅在於:面對門的右邊是上聯,左邊是下聯。上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三、四聲(上、去、入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一、二聲(平聲)。弄清楚聯語最後一字的音調與門的方向後,新年伊始,就能妥妥地貼好自家的「幸福春聯」。 

明太祖酷愛春聯

過年貼紅紙春聯的民俗在明朝開始盛行。明太祖朱元璋酷愛春聯,不僅親自揮毫,還常常鼓勵臣下書寫。他還曾送給他的開國功臣徐達一聯,表揚其非凡的功勳:「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建都南京後,太祖遂詔令不論公卿或百姓之家,都要在除夕貼上春聯。太祖則在元日微服出行,到民間查看賞玩。

傳說,朱元璋有一次在過年時,親自到民間巡視,發現當地只有一戶人家沒貼春聯。一問,原來這戶人家是閹豬的人家,並不識字,還沒找人幫忙寫春聯,於是他親自動筆為其寫了一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直白的文字,也充滿傳神的趣味。

新聯廣傳 疫情中的福音

在這疫情正緊的新年之際,更有勸人敬佛向善的新聯流傳,如: 

「佛恩浩蕩乾坤正,遍插新蓮天地香」,橫披「春滿人間」; 

「敬天重德吉祥如意,修心向善福壽安康」,橫披「華夏古風」; 

「冰融千山雪,冬去萬木春」,橫披「法到人間」。

這些饒有深意的春聯,以富涵傳統文化的形式,提醒人們珍惜善緣與福音,亦寄寓對美好未來的衷心盼願。

春聯的起始,有著遠古神話的淵源,充滿奇幻的時空場景,而春聯的聯語具備詩詞的文學性,能抒情,亦能詠志,可以承載的內容豐富,化為字字珠璣,再結合書法之美,是為中華文化之國粹珍寶。 

新年之際,不妨引導孩子了解春聯的歷史與文句內涵,或學習古人,也鋪設一席文墨,共享親子揮毫的樂趣。如此一來,談笑間,孩子不知不覺就上了一堂文化課了!◇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