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下,中共政治局強調推進現代化當最大政治、提高鬥爭本領等。當局此前還推「合肥模式」,但被爆凸顯中國經濟的脆弱性。專家認為,「合肥模式」本身有弊端,而習近平的經濟政策遭西方反制,由於三大深層次因素,中國經濟實難解困。

經濟持續低迷 中共強調「政治指導」

1月最後一天,中共黨魁習近平召開政治局會議,強調今年工作重點有「5個要」,排首位的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並且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鬥爭意識,提高鬥爭本領」等。

會議也提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抓好高質量發展這個首務,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今年開年,中國經濟未見起色,經濟窗口的股市更是跌跌不休,主要股指創下五年新低。滬指本周再度連失2900及2800關,1月跌幅多達6.27%;深證成指及創業板指更連挫6個月,1月跌幅多達13.7%及16.8%。過去6個月累計回落幅度達26.5%及29.6%。

北向資金1月淨賣出逾145億元,創近3個月新高。自去年8月以來連續6個月淨賣出,去年8月至12月累計已淨賣出逾1866.3億元。

中共國家統計局周三(1月31日)發布數據,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2%,微幅回升,但仍低於50%的榮枯線,顯示製造業活動連續第四個月處於萎縮。

而嚴重拖累中國經濟的房地產業仍然低迷。中指研究院周二報告,1月樓市成交量按月大幅下跌28.06%,按年下跌12.51%。二線代表城市成交面積按月大幅下跌42.73%,按年下跌21.19%。

周三,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1月,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2815.3億元,同比下降33.3%,較去年同期降幅擴大1.6個百分點。其中TOP100房企單月銷售額環比下降47.7%。

國資主導的「合肥模式」 專家:本身有弊端

在經濟低迷狀況下,中共工信部日前發文「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此前還推廣「合肥模式」,即以國有資本招商的新模式。由政府打造國有投資平台,以「股權投資」的思路,通過國有資本投入,帶動社會資本,動用全社會發展新型產業。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日前對大紀元表示:「因為外資跟民營企業都在走,他被迫只能更多地以國有企業為主導,否則不是全部投資都熄火了嗎?」

陸媒《南方日報》報道,憑藉「合肥模式」,合肥以過去10年GDP增長213%的增幅,一舉躋身「新一線城市」,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從24.4%提高至56%。

合肥憑藉官方極力主導的電動車和太陽能電池板等行業成長,使中國成為世界超級出口大國,成為榜樣。《紐約時報》日前報道,合肥汽車總產量自2019年以來幾乎增長了兩倍,現已超過密歇根州的汽車總產量。去年電動汽車產量翻了四倍,今年產量還將進一步飆升。

不過「合肥模式」的另一面,《紐時》說,沒有甚麼地方比合肥更能體現中國經濟的機會和脆弱性了。一方面是電動車廠大上快上獲國家補貼,但產能嚴重過剩,虧損嚴重,廉價外銷;另一方面是房地產低迷衝擊合肥,很多人仍失業難以謀生。

王國臣分析,「合肥模式」只不過是一種取悅習近平的一種訊號或表現罷了。

「『合肥模式』推出其實不意外,就是習上任後,尤其在中美貿易戰之後,他強調第一是新型舉國體制,第二是國進民退。更深層來講,習一直希望建立一個由國有企業為主導的產業體制,而其中更重要的是軍工,以國防企業為主導的產業體制。」

但是,王國臣說,「這個模式本身就有弊端,第一,國有企業的問題。如果沒問題,毛澤東就成功了,鄧小平就不需要改革了,所以你重回國有企業一定是無效率的。」「官方在加強內控,一是加強黨的控制,二是推出國企改革考核辦法,不過都很難改變國企的無效率。」
王國臣說,第二個弊病,「它是以軍工為主的產業體制,雖然政府不斷地強調民營企業,可是民營企業跟外資很難參與這些軍工國防企業。所以整個中國大陸的產業結構,會進一步扭曲,而經濟增長也會衰退」。

「合肥模式又重回以國有企業為主導。背後有更強大的政府補貼,這個衍生出來的是過去10年談論很多的叫做國家資本主義。以國家力量去扶植競爭性的企業,然後在市場上跟其它國家去競爭,其實這種不公平讓各國擔憂中國會不會帶來新一波產能過剩,傷害或衝擊到各國企業。」

中國貿易夥伴反擊 中共新模式走得通?

「經濟學人智庫」日前預測,隨著電動車產業的持續成長,到2027年,中國的電池製造能力將超過需求的四倍。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日前也對大紀元分析,「因為大量投資製造業,最後導致產能過剩,國內市場消化不了,在國際市場又引起很大的貿易摩擦,所以這個經濟的整個投資效益就會大幅度下滑。」

中國因工業產能過剩將大量產品廉價傾銷至歐盟,這引發了西方與北京一場新的貿易戰。這場貿易戰以華盛頓於2018年徵收進口關稅拉開了序幕。

同時,布魯塞爾也正在尋求減少對中國綠色轉型所需材料和產品的依賴。印度於2023年9月對部份中國鋼鐵徵收反傾銷稅,增加了其它貿易壁壘和投資限制,導致中國汽車製造商的計劃項目停止。

「這是不可持續的。」世界貿易組織前主席、現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特聘教授帕斯卡‧拉米(Pascal Lamy)對路透說,「產能過剩必然會出現問題。」

拉米警告,中國目前的道路將導致更多的貿易衝突。「我們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其根源在於中國生產體系的一部份不是由市場行為驅動的,而是由中國共產黨指導的投資所驅動的。」

分析:三大深層次因素 中國經濟陷困境

習近平日前又在喊「深化改革開放」。但王赫認為,實際上改革開放已停止、倒退,整個政局向左轉,效率很低的國企如何做大做強?經濟發展不起來,那些體制性因素對中國經濟的阻礙越來越深重。

他分析,幾十年來,中共把工業能力作為一項國策,追求製造業規模,升級改造及轉型,以實現它的科技霸權、工業霸權。即是為了通過進出口帶動經濟增長,也是為了對外擴張、挑戰美國。

「中國產品向外傾銷,導致貿易摩擦,多個國家針對中國提出了雙反調查,西方要去風險,全球供應鏈重組。結果中共被邊緣化,跟西方脫鉤。」他說。

數據顯示,整個西方去年在中國出口的比重已從過去的50%幾下滑到30%幾。過去中國對美出口、在美國進口的比重最高達21%,現在已下滑到13%。

長期以來,中國依靠外向型經濟,外貿依存度佔了30%多,美國的外貿依存度只有10%,但是現在中國的國際經濟已經大幅度逆轉,與西方貿易大幅度下滑,人員交往也是斷崖式下降。國際經濟條件都迅速惡化。

王赫認為,「這些都是中共經濟政策遭到西方反制的必然結果。」

第二個問題,王赫說,中共把大量資源投在製造業上,製造業本身能夠在一定程度迅速提升GDP,但是不能解決大量的老百姓就業問題,因而失業問題非常嚴重。解決就業問題更多是靠服務業。

過去10年中國的工廠由於採取了自動機械人、自動技術,所以對勞動者的需求量減少。王赫說,10年至少減少了1000萬勞動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它大力發展製造業,最終結果是會使失業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

第三個,王赫認為,中國經濟過去的發展導致經濟畸形發展,整個經濟結構處於一個危機性狀態。比如地區差距、貧富差距非常嚴重,居民消費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很多,所以那個需求、內需無法刺激經濟,推動經濟增長。

綜合這三個因素,王赫認為,整個中國經濟2024年只會越來越糟。「推行以製造業為中心的經濟戰略,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老百姓越來越受剝奪,中國的國際矛盾越來越突出。總體來講,得不償失,這個政策走不下去的。」#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