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分析表示,中國經濟目前出現四大不祥之兆,主要集中在匯市、股市、稅務、產能過剩等方面,未來的走勢令人擔憂。

人民幣匯率

繼7月18日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和離岸價雙雙跌破6.7後,7月19日和20日兩天人民幣匯率大幅上漲。有分析表示,中共央行有賣出美元進行干預,但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在。

7月21日,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公布報告,6月份人民幣在國際支付貨幣的占有率下降至1.72%,創2014年10月以來新低,排名第六,前五名依次是美元、歐元、英鎊、日圓和加拿大幣。

報告表示,離岸人民幣使用率下滑的主因,是中國金融市場波動劇烈、中國經濟增長放緩。

數據顯示,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19日收盤漲近100個基點;20日下午收盤漲113個基點,報6.6780;夜間收盤漲175個基點,報6.6795。

離岸價20日紐約交易時段尾盤一度上漲近300個基點,盤中最高漲至6.6724。

2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6946,上調25個基點。21日中間價報6.6872,上調74個基點;在岸價與20日基本持平。

彭博社和路透社都引述交易員的話表示,(中共)央行通過中資銀行賣出美元。香港《經濟日報》引述市場人士分析,央行有意防守人民幣匯率在6.7。

加拿大豐業銀行策略師認為,「中國央行將管理市場並在短期內捍衛人民幣6.70的水平,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依然存在。」

銀行業稅負

大陸從5月1日開始全面實行「營改增」,即原來向地方稅務局繳納營業稅的項目現在改成向國家稅務局繳納增值稅。

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某股份制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話表示,營改增後,銀行業稅負有所增加,其中票據業務的稅負增長最多。他所在機構的票據業務利潤減少了1.1億,約占票據利潤的7.3%,而票據業務利潤大約占全行利潤的五分之一。

民生宏觀分析師朱振鑫測算,營改增後,上市銀行有16 家總稅負增加,總稅負增加額占淨利潤總和的0.82%。

營改增是想降低企業稅賦,但是市場人士擔憂,不排除銀行業提高資金價格,把稅收加進去的可能,也就是將稅務負擔轉嫁給實體經濟。

市場的另一個擔憂是,營改增後的稅種屬於國家稅,地方政府收入減少,可能會因此更依賴房地產,恐加劇房地產泡沫風險。

產能過剩

華爾街見聞報道,雖然當下中國經濟以去產能為大背景,但是今年上半年中國精煉銅的產量依然增長較多,漲幅為7.6%。

去年年底,中國10家銅生產商表示2016年要減產35萬噸,但是,今年上半年精煉銅產量增至402.8萬噸,6月份精銅產量增至68.6萬噸,比5月份增加6000噸。

中國工業多領域產能過剩嚴重,包括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紡織、化工、汽車等。

有分析表示,造成產能過剩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過去30多年的盲目投資、重復生產,以及大量超發的貨幣流向房地產市場,加上國企貪腐壟斷,導致實體經濟日益衰敗。

路透社7月15日報道,目前在去產能的過程中,仍然有一些地方政府要求國有銀行向鋼鐵、煤炭等產能過剩的行業提供貸款。

有分析表示,人民幣匯率、銀行業稅負、產能過剩、股市,是中國經濟的四大不祥之兆。(Getty Images)
有分析表示,人民幣匯率、銀行業稅負、產能過剩、股市,是中國經濟的四大不祥之兆。(Getty Images)

散戶持續撤離A股

中國登記結算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A股10865.26萬個投資者中,僅5072.94萬帳戶還持有股票、基金等證券。多達5792.32萬個帳戶目前呈空倉狀態,占比高達53.31%。

散戶情緒被視為股市行情的「溫度計」,尤其是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在1萬以下的帳戶占比,該比例正常波動範圍在20%~40%之間。

截至今年5月底,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在1萬以下的帳戶占比為26.29%,處於相對低位,但按照上述波動範圍來看,A股尚未見底。◇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