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年一度的台灣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在上星期六落幕,由於香港主流傳媒普遍已經染紅,報道大選新聞時刻意回避了「總統」等敏感字眼;就連拍攝候選人記者會時,鏡頭也巧妙地避開了相關背幕字。連「台灣領導人」都不使用了,小朋友打開電視機看新聞,根本會不知道賴清德當選了甚麼職位。如果回到學校問班主任,教師們要怎樣回答才不會「違反教師操守」呢?
中共從來都是民進黨的「最佳助選員」。2014年,馬英九政府過於親共,觸發了台灣「太陽花學運」,再加上香港「雨傘運動」,民進黨打著「抗中保台」牌,於同年地方選舉歷史性大勝。2016年,蔡英文乘著「反中」民情首次當選總統。
蔡英文執政兩年,推行改革兩邊不討好,韓國瑜承載著保守勢力的政治能量捲起「韓流」,讓國民黨於2018年地方選舉大勝。中共在2019年初以為可以「趁民進黨病攞佢命」,扭曲「九二共識」,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導致台灣民情反彈,又開始「反中」。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更讓蔡英文「逆轉勝」,民調支持度超越賴清德和韓國瑜,2020年成功連任。
4年後的大選,香港議題近乎消失。避免《狼來了》故事成真,民進黨不打負面的「芒果乾」(亡國感)牌,而是正面地強調過去8年的執政提升了台灣的國際地位,來保護台灣免受中共入侵。而國民黨和民眾黨都分別攻擊蔡政府貪腐、官商勾結、經濟差、樓價貴等問題,呼籲選民促成政黨輪替。
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開創歷史連續3個任期執政,但總統選舉票數由4年前蔡英文的57.13%下跌至賴清德的40.05%,跟陳水扁的首個任期一樣,無法獲得過半數選民支持;民進黨亦失去了維持了8年的立法院主導權。
綜合我的觀察和跟當地朋友的交流所得,今次選舉結果顯示出一個鐘擺效應,有一鼓希望和中共溝通、協商、不要太強硬的台灣民情正逐漸冒起,反映於國民黨和民眾黨的近六成票數上。我甚至懷疑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為台灣人帶來的強烈「反共」情緒,經過4年沉澱之後,已經轉化成「不要刺激中共,因為唔夠打」的綏靖想法。
台北以外的城市經濟很差,缺乏遊客,街上甚至有一種冷清的感覺,當地人難免希望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恢復引入中國遊客「挽救」經濟。而不少國民黨和民眾黨的支持者都不相信中共會入侵台灣,是否親中或親美、國防、軍備等高層次的議題,對他們來說都是次要,所以柯文哲才會冒起,成為了年輕人反建制的出氣口,收割反對藍綠的民意,認為要先處理好內部民生和經濟問題,不要刺激中共。
民進黨多位抗中形象鮮明的年輕立委候選人落敗,基進黨、時代力量滅黨,「小民歐巴桑參政聯盟」成為第五大政黨,都象徵著綏靖和保守的警號已經響起。◇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