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舊香港」急速過渡至「新香港」。同一時間,多個西方國家推出幫忙香港人的移民措施,香港移民潮再現,令這個地球上出現了兩個香港:一個是地理上的香港,另一個是由海外港人所建立的香港,這兩個香港的分野越來越大,前者失去自由,後者擁有自由。
今年黃曆新年前夕,旺角「隱世市集」1月17日年廿六被警方國安處突擊搜查,「影衰mi雜貨店」攤檔3名人士再加另外3名相關人士被捕,他們被指涉嫌製作及刊印一本書籍,違反《刑事罪行條例》「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罪。其中3人被起訴,不准保釋,即時還押,在「新香港」之下已經是常識了。
究竟他們賣甚麼書呢?原來只是一本記錄反送中運動每日發生過甚麼事的書,卻被警方扣上「煽動書籍」的帽子。如果記錄歷史都有罪,難怪《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也被迫關門。
老實說,YouTube和Google上有大量涉及反送中運動的文字、圖像、相片和影片都比市集那本書更加「煽動」,難道國安警每日也要找YouTube和Google負責人落口供,拘捕一些網民嗎?今次行動的真正目的是要打擊「黃色經濟圈」市集。
而今次6名被捕人士被貼上「反政府組織」的政治標籤,究竟甚麼是「反政府」?只擁有反政府的思想和立場,是否犯法?行政會議召集人兼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公開表示不支持再派消費券,江玉歡早前經常質疑政府的防疫政策,又是否「反政府」?
在地球的另一端,港人移民熱門國家英國有十多個城市都有港人舉辦年宵市集,可以自由地售賣產品,包括社運和政治書籍,以及展示政治口號的紀念品,享受得來不易的免於恐懼的自由。
每個市集都有逾千人甚至數千人參與,人龍不絕。相比之下,香港康文署舉辦的年宵市場較為冷清,只賣鮮花濕貨,沒有乾貨檔攤。學生擺檔叫賣,政黨售賣紀念品籌款,政治人物寫毛筆書法揮春,通通成為絕響,我們腦海裏的回憶。
黃曆新年期間,訪港旅客數量比澳門少很多,除了因為香港防疫政策較嚴格、入境前仍須檢測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香港越來越欠缺特色。
在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的「英明領導」之下,很多有傳統特色的招牌都被要求拆除,例如懸掛深水埗逾40年的梁添刀廠「大鋼刀」招牌,以及同區另一個三級歷史戰前建築物「南昌押」的「蝠鼠吊金錢」霓虹招牌。
卓永興去年11月曾表示已發出近300張「拆除通知」,預計清拆或修葺超過700個危險或棄置招牌。經常聲稱要吸引遊客來港的政府,偏偏不知道那些招牌就是遊客喜歡的香港景色,「一刀切」拆除那些招牌,等於把香港變成大灣區普通城市。
如果是一個擁有正常智力的政府,就會成立專家委員會,逐一檢視哪些招牌值得保育,然後交由工程師想辦法確保其安全性。
可惜,一個正常的香港政府,或許只會出現於另一平行時空。◇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