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的陳姓婦人有一子兩女,長年操勞家務,以及經常為家人擔憂,經醫師診斷罹患憂鬱症,長期服藥治療;近期因為先生和長子生病、大女兒婚姻不睦、孫兒輩正值青春期叛逆等問題,造成她操心不已,感到身心無力,而且寢食不安、體重下降,經常夜半失眠哭泣,擔心自己身體的狀況,無法照顧家人,因而愧疚自責。同住的家人都未發覺她有異狀,直到小女兒與她通電話時,感到她的語氣不安,於是決定陪同就醫。
精神憂慮問題 造成代謝失衡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陳家駒表示,上述案例陳姓婦人在接受診查時發現,除了外觀瘦削、身體瘦弱、行動有一點痠痛無力之外,並無其它明顯的身體急、慢性疾病,也無退化病徵或症狀;但精神方面明顯憂慮、焦慮和憂煩,並有失眠、沒胃口、體力不足、體重下降的情況。
而且她年輕時的體重大約50公斤,退休後每況愈下,平均約40公斤,近3~4年掉落至36公斤,因此判斷她已有續發性厭食症合併體能健康惡化的危機,進而造成身心疲累、代謝失衡。
長期內外交煎 缺乏家人關懷
陳家駒說,後續再詳細了解陳姓婦人的生活習慣、家庭環境、與家人相處的情況,發現她年輕時處於工作、家庭兩頭燒的情況,並時常忍受家人暴躁的脾氣;退休後又協助照顧孫兒輩,不但要勞動身體,心裏也承受許多壓力,但無處抱怨發洩,長期下來內外交煎,造成能量、體力一直不足,而且家人沒注意,缺乏及時關懷,因此日積月累對身體造成影響。
身心症患者的症狀和風險
陳家駒指出,身心症患者的精神長期處於焦慮、抑鬱的情緒無法抒發,再加上睡眠狀況不佳,即使有保持正常飲食,但是體重仍然會持續下降。
至於體重正常者,體重減少10%就可能會造成營養不良,也可能出現續發性厭食現象,嚴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療,而且長期下來也會增加感染疾病、罹患肌少症等風險。
非住院治療的著手方向
陳家駒說明,至於非住院的治療,最好與家人一起共同進行,要先知道患者為何發生這樣的情況,並協助改善生活問題,建議從下列3個方向著手。
1.重建健康的生活
重建均衡飲食、定時用餐、持續運動的習慣,以保持健康的生活。
2.建構互助的家庭
日常的家務要相互分擔,家人之間要共商、共建、共享、相互合作支持,以及多關懷、平權對待,從而建立家庭支持系統。
3.鼓勵配合醫療
鼓勵患者配合藥物治療、身心治療、心理治療等醫療。
養成關心家中成員的習慣
陳家駒提醒,心理、情緒的長期不適,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尤其青壯年族群忙於生活、照顧幼小,對於父母會不經意忽略而缺少關注,一旦發現有異狀時,往往已經造成身心健康損害,因此要養成關心家中成員的習慣,才能預防類似的事件再發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