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傷亡權益會今日(28日)公布,會方跟進今年發生的74宗勞工死亡個案,當中有28人因工業意外致死,25人來自建造業。其中,工作期間猝死個案有18宗;高處墮下至死個案有13宗;吊運有關致命意外有5死。

工權會分析,儘管猝死個案仍佔大多數,但高處墮下依然是每年的死亡事故重災區。工權會跟進的13宗高處墮下或離地工作意外中,發現建造業工業意外足足佔了9宗,較多的是從樓層孔洞墮下、搭棚架時墮下、平台工作時墮下等。有5宗致命意外則和吊運相關,工權會指,今年11月內連續發生3宗相同意外,令人擔心香港吊運工作安全水平不足,認為當局有責任確保所有地盤嚴格執行安全指引,同時加強前線員工和管理人員的安全程序培訓。

另外,在今年9月初的暴雨中,有兩名分別從事保安和花槽維修的工人,先後在上班途中和工作期間被大水沖走致死,工權會指這類情況在過去相對少見。而隨著全球暖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該會擔心極端天氣會變得頻密,促請勞工處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合作,及早就着極端、惡劣天氣發出停工令。

工權會亦提及今年一宗涉及密閉空間作業的致命意外,強烈建議當局要求密閉空間作業事前需要向勞工處呈報,以增加僱主僱員做好安全的動機。

該會亦留意到有3宗觸電死亡個案涉及在鄉村地方的拆卸和裝修工作。該會表示,這類小型工程數量眾多,位置偏遠,監管巡查均缺乏,從業者較容易忽視安全。今年發生的3宗事故較過去數年亦有所上升。

憂政府外判工程連責任也外判

工權會又稱,在跟進的個案中,涉及政府地盤或公共工程的意外也十分嚴重。本年度會方共處理了10宗相關的死亡事故,令人擔心政府外判工程連責任也外判,在職業安全監管方面未有做好把關。建議政府就工務工程合約招標時,增加施工安全條款,外判商的安全紀錄亦被視為評審標書的考慮之一。   

建造界近日有意建立違反安全規則工人資料庫,並建立「工人記分制」,違反安全規則的工人會被扣分,扣滿分可能要停工再接受安全培訓。工權會認為,「記分制」要考慮前線實際工作情況,包括是否涉及趕工,確保制度公平,又指《職安健條例》提高罰則後,意外數字未有減少,當局仍有需要加強職業安全教育。

《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有很大改善空間

有關今年5月推出的《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訂定了黃、紅、黑三級 ,當暑熱指數達30、32及34時,前線工友才能獲得額外休息時間。工權會指,新的三級制被前線員工形容為「脫離現實」,例如在過去夏天(6月2日)曾發生一日內三度發出「工作暑熱警告」,由取消至重新發出分別只相隔10分鐘和20分鐘,引起混亂。

另外,如僱主提供遮蔽及風扇等措施後,可「對沖」部分因暑熱而新增的休息時間,。但工權會認為,較長時間和充足的休息才更有效幫助工人。而且本港只有雙魚河及京士柏兩個測量地點,質疑指數未能反映全港熱壓力的地域差異。

工權會又指出,暑熱指數是根據對室外的天氣監察來釐定的,但指引卻同時應用於室內的工作。而室內的環境狀況與戶外狀況並不相同,尤其是在地牢、廚房等環境,曾有廚師、麵包師傅等在工作期間猝死,但當時室外的氣溫並不高。工權會表示,《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仍有很大改善空間。@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