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假期間,在已休息關門的「綠在紅磡」回收點外堆積大批回收物,引起網民熱議。有網民昨晚發文,指昨日途徑該處時垃圾已清好。(「黃埔人•紅磡人•土瓜灣人」Facebook、大紀元製圖)
聖誕假期間,在已休息關門的「綠在紅磡」回收點外堆積大批回收物,引起網民熱議。有網民昨晚發文,指昨日途徑該處時垃圾已清好。(「黃埔人•紅磡人•土瓜灣人」Facebook、大紀元製圖)

由環保署資助營運機構營辦的「綠在區區」棄置物回收點,因近日聖誕假期休息關門,部分回收點出現回收物堆積在店面門外情況,較嚴重的「綠在紅磡」更收到環保署警告信,責令其營辦團體必須在假期清理回收物。有環保團體代表認為,回收點工人放假是應該的,呼籲市民忍耐並作出調節,以舒緩回收壓力,更重要的是培養源頭減廢習慣。不過他亦認為,回收點可安排員工短暫開門清理回收籠。

環團「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今早接受電台訪問時,回應近日「綠在區區」回收點門外回收物堆積如山現象。他說原因可能是近日聖誕假期,市民多購物,衍生許多包裝物料,又不想存放於家中,便將之堆放於放假關門的「綠在區區」回收點門外,或回收籠已爆滿,仍把棄置物放於籠外。

棄置物擺放於回收店面門口 可被食環署檢控

他提醒市民:「就這樣把棄置物擺放(回收店面)門口,或地上,隨時會犯官非,屬胡亂棄置物件在行人路上,可被食環署檢控。」 

把棄置物擺放門外較嚴重的是「綠在紅磡」,堆積的垃圾及棄置物一度達到店舖一半的高度,而且塞著店門。環保署表示會向「綠在紅磡」的營辦團體、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發警告信,責令其作出改善,該團體亦於昨日(26日)把門外回收物清理。

環保署要求「綠在區區」假期時提供額外服務

環保署昨日發新聞稿稱,該署早前已發出指引,要求各營辦團體於假期期間,特別留意和處理可能出現回收物堆積問題,並要求所有「綠在區區」營辦團體未來必須在假期期間提供額外服務,定時清理置於門外的自助回收籠/回收箱內的回收物,亦必須提升閉路電視的遠距離監控功能,加強監察設施門外情況,確保能適時安排員工清理門外回收物。

該署亦提醒市民,雖然在營運時間外仍可將回收物放進置於「綠在區區」設施門外的自助回收籠或箱,但當其已滿時,市民應避免把回收物放在門外甚或街上,一同支持乾淨回收,以免對附近居民及環境造成影響。

網民批環保署責令「綠在紅磡」營辦團體是本末倒置

然而,事件引發網民熱議,有人認為今次責任應在棄置回收物的市民。媒體引述多位網民的批評,指環保署對營辦團體的責令,是本末倒置:「似乎係市民非法棄置垃圾,店外範圍應該是政府管理」、「唔捉亂拋垃圾嘅人,反而警告按勞工法例放假嘅承辦商?」

劉祉鋒今早亦表示,工人放假是應該的,亦不要加大回收工人的壓力:「市民需要忍一忍,知道大時大節(回收店)會放假,便將回收物留在家中一、兩天。如每日清理的話,(回收物)不會太多的,等回收店開門時,才把物件帶去回收。市民只要做少少調節,就可舒緩『綠在區區』或回收店的壓力,不會出現『綠在紅磡』的情況。」

不過他同意,營辦團體可在假期安排員工短暫開門清理回收籠。

源頭減廢屬根治方法

他指出,要根治問題,仍然是源頭減廢,減少購物,減少使用一次性的即棄物件如膠樽等。

主持提及,從「綠在紅磡」事件,擔心明年4月1日推行垃圾徵費措施前,市民會趕「死線」大量棄置家中不用的物件。劉祉鋒則認為這是誤會,並解釋若市民是將物品拿去回收,即使是明年4月1日後,這些回收物不算是垃圾,不需要徵費;但若把可回收的物品如膠樽當垃圾丟棄,那就會被徵費。他呼籲市民屆時做好回收,減少垃圾。

明年4月1日垃圾徵費 做好回收可減徵費額

他並提及,有些物品是不能回收的,市民要懂得分開哪些物品可回收,哪些不能。他解釋,不能回收的是複合物料,例如薯片袋,當中夾雜塑膠和鋁兩種物料,屬複合物,不能回收。能回收的是單一物料,如報紙、雜誌、膠樽、膠盒、金屬如鋁罐等。

他呼籲環保署須在未來4個月,在新措施實施之前,做好公眾教育,教導市民如何分辨能回收和不能回收的物料,同時應學會清潔回收,而不是把飲過的飲品器皿,沒有清洗就連同飲管一併拿去回收的錯誤做法。他預見,若不做好這些公眾教育,垃圾徵費推行初期,將會很混亂。

同時,他盼政府亦應推動商界採取重用方案,便能減少廢棄物。@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