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今日(17日)連同香港醫學會舉行記者會,呼籲市民響應明日(18日)至24日的「世界抗菌素耐藥性關注周」,適當使用抗生素,共同抗擊抗菌素耐藥性。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顧問醫生馬紹強醫生指,世界衛生組織在2019年已經宣布了「抗菌素耐藥性」是人類面臨十大全球公共衛生威脅之一 ;國際權威醫學雜誌《刺針》亦曾發表研究,估算了在全球2019年因為耐藥性的問題而引致的死亡是達到127萬人;英國一個大型研究亦顯示,到了2050年每年全球因為這個耐藥性細菌而死亡的人數是1,000萬人,比起因為癌症而死亡的人數820萬還要多。「到時候,每3秒就會有一個人因為這個耐藥性的問題而死亡。」

馬紹強醫生表示,抗菌素耐藥性的出現,主要是由濫用和過度使用抗生素導致:「即是說,可能在一些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用了抗生素,又或者是需要用抗生素來殺死這些細菌,不過可能藥物份量或者時間不恰當,導致不能夠完全殺死這些細菌,就會有耐藥性的出現」馬紹強醫生表示,如果這個問題還沒有得到改善,現在使用的抗生素或者抗菌素將可能會失效。

市民對「使用抗生素」的認知又有幾多呢?馬紹強醫生引用衞生防護中心4月發表關於公眾對於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的認知、態度和行為的調查,結果顯示出市民在這方面的認知不足。

當中少於一半的受訪者知道抗生素不能醫治傷風感冒,因為這些都是病毒感染。另外,少於一半的人士知道,耐藥性細菌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只有42%的受訪者能夠正確理解,生或未煮熟的即食食品,比熟食食品更容易受耐藥性細菌污染。 而這方面的知識在年青群組的認知更低。

調查發現,醫生在抗生素問題上扮演重要角色。譬如,若醫生認為病情無需用抗生素的時候,超過96%的受訪者會接受醫生的建議。另外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希望能夠和醫生商量是否應該處方抗生素。 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不妨多和醫生商量一下是否真的需要抗生素。

馬紹強醫生又提及,抗生素耐藥性是會傳播的,主要有兩個途徑,第一是可以在人與人之間裏面傳播的;另外也可以經過動物、食物或者是環境來傳播。「如果病人吃了抗生素後,在腸裏面可能會產生一些耐藥性的細菌,當病人去醫院或者是診所看醫生的時候,醫療設施或環境的衛生情況不理想,是有機會將這些耐藥性的細菌傳給其他病人。之後有機會將耐藥性細菌帶回社區」。另一方面,在食用動物譬如豬、牛、雞上,或農作物上有抗生素耐藥性細菌,人類接觸或食用後有機會感染。

衞生防護中心在過去幾年亦做了相關監測,發覺過去幾年在高危食物例如刺身、壽司、燒味、滷味甚至一些即食蔬菜,例如用作沙律的蔬菜都發現這些耐藥性的腸道桿菌,並且有一個上升的趨勢。中心呼籲市民,特別是一些高危的群組,例如小朋友、長者、孕婦、長期病患或者是一些抵抗力比較弱的人士儘量避免進食這些即食食品。

醫學會會長鄭志文醫生提醒市民,抗生素只對病菌有效,對病毒沒有作用。大部份由病毒引起的病,如腸胃炎、手足口病、水痘或者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等, 大部份情況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

至於可用抗生素的情況。鄭志文醫生指常見的如由肺炎傷球菌引起的典型肺炎:皮膚組織發炎、急性鼻竇炎等,這些情況很大機會是細菌感染,便需要用抗生素。

他提醒市民,不舒服時應該儘早求醫,應跟從醫生指示服用,不要自行停藥;亦不要自行購買抗生素服用,或服用用剩的抗生素或家人的抗生素,不單沒有幫助,長遠來說甚至可能會有害。@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