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AidData警告,中共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轉型,若美國和G7盟友希望在影響力競爭上戰勝北京,必須深入分析中共的新戰略。

周一(11月6日),美國威廉瑪麗學院國際研究實驗室AidData發布了一份長達415頁的報告(PDF)。研究者認為,從2018年以後進入了中共「一帶一路」2.0時代。西方政府若未及時調整戰略,可能將與已不復存在的「一帶一路」1.0競爭。

AidData執行董事兼報告主要作者帕克斯(Brad Parks)說:「我認為G7(七大工業國組織)低估了北京的野心。從短期來看,北京是在救火,但同時也在幕後努力,通過加強貸款償還和項目實施方面的監管,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未來做好準備。」

帕克斯認為,中共希望找到著力點,扮演國際危機的管理者,並在「全球南方」資助陷入困境的項目與國家,將這些投資轉換成國際影響力。

「一帶一路」從基建轉向紓困

報告指出,中共已放棄10年前剛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渴望的大型雙邊交易,轉而在「全球南方」提供紓困貸款,以降低金融風險敞口,並爭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

根據AidData發布的數據庫,在2000至2021年內,中共至少斥資了1.34萬億美元,在165個中低收入國家資助了20,985個項目。

報告指出,2013年至2017年間,北京平均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約1,170億美元的融資,幾乎是美國提供的3倍。這個數據比之前預估的更多。

AidData估計,不計利息的話,發展中國家欠中共的債務,大約為1.1萬億美元到1.5萬億美元。其中約八成的債務,是由面臨財政壓力的國家所背負,這也使得多個斥資千億美元的計劃面臨違約風險。

隨著幾個接受融資的國家宣布主權違約,中共被批評是不負責任的貸款方。

AidData指出,為了回應這樣的批評,中共貸款戰略已經轉向,嘗試向「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以人民幣計價的紓困貸款,與G7爭奪影響力。

2023年10月15日,北京街頭的「一帶一路」廣告牌上現出旁邊監視器的倒影。(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10月15日,北京街頭的「一帶一路」廣告牌上現出旁邊監視器的倒影。(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報告指出,到2021年,紓困貸款佔中共向中低收入國家貸款的比例,已從2013年的5%攀升至58%。相比之下,支持基礎設施項目的比例,已下降至31%。

此外,中共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減少發展中國家的不良債務風險。例如,最初中共向中低收入國家提供的海外貸款中,只有19%是有抵押的,但現在這個數字已高達72%。中共也為逾期還款實施了更嚴厲的處罰。

AidData還表示,中共控制還款風險的一種方式,是透過銀行控制外幣現金託管帳戶,這讓中國債務能優先被解決。

中共正試圖管理ESG風險 弭平批評

早先,中共在發展中國家資助的基礎建設項目,確實存在著重大的環境、社會或治理(ESG)風險。這也讓北京招致了大量的批評。

然而,AidData發現到了所謂的「一帶一路」2.0時代,中共資助的基礎設施項目,年度ESG風險發生率已從63%,急劇下降至33%。

「平衡速度與安全是北京『一帶一路』2.0戰略的核心。」報告認為,「中國(中共)在不損害速度聲譽的情況下,實施了日益嚴格的ESG保障措施」。對於希望快速發展的中低收入國家來說,這可能削弱G7在安全與品質方面的優勢。

中共的融資影響中低收入國家的外交政策

總體來看,G7國家在2021年的支出,超出了中國840億美元。華盛頓監管下的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的海外活動增加了15倍。

同時,中共在發展中國家的公眾支持率,已從2019年的56%下降到2021年的40%;而美國的公眾支持率則上升,比北京領先了14個百分點。

然而,AidData警告,在2000年至2021年的所有聯合國大會投票中,中低收入國家政府在75%的情況下,外交立場與中國(中共)保持一致,而與美國一致的比例僅23%。

報告寫道:「平均而言,外國政府在聯合國大會投票中,與中國(中共)保持一致的比例提高10%,那麼它從北京獲得的援助和信貸,就會增加276%。」#

2023年2月23日,中共常駐聯合國第一副代表戴兵在聯合國大會上就烏克蘭戰爭發言。(Timothy A. Clary/AFP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2月23日,中共常駐聯合國第一副代表戴兵在聯合國大會上就烏克蘭戰爭發言。(Timothy A. Clary/AFP via Getty Images)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