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周,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並有可能面臨長期停滯,這個現象引起了全球強烈關注。

「中國經濟奇蹟已經終結」,這個消息迅速成為全球媒體的頭條新聞。

儘管中國經濟衰退令人震驚,然而在眾多媒體報道中似乎很少對這種可能性提出過任何警告。

與此相對,許多冷靜的經濟學家和評論家多年來一直在警告這種可能性。

另一方面,中共政權一直在對內對外稱讚新冠疫情結束後自身經濟恢復了較高的增長。然而外界一直都無法感受到這種經濟增長體現的任何跡象。

儘管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仍不明朗,特別是隨著中共政府逐步停止公布關鍵數據,然而仍有不少可靠的指標表明,中國經濟正在衰退。

相當長時期以來,許多國際投資者,包括總部位於紐約的貝萊德(BlackRock)這樣的全球領先投資集團,仍然看好中國經濟。現在,這一切都已改變了。

兩個因素引人注目

整體而言,有兩個事件對中國經濟的評估產生了重大影響。

首先,中共政權決定停止公布全國青年失業率數據。

這個決定是在青年失業率達到21.3%之後做出的,此舉表明實際失業率可能更高,而且還在上升。隨後,其它經濟數據也遭到政府撤銷。

其次,中國一些知名的房地產開發商頻頻遭遇破產。

恒大集團已在紐約和英屬開曼群島(the Cayman Islands)申請破產,同時在國內繼續去槓桿化。這些行動使恒大得以保護其在美國的資產。

碧桂園是中國最大的民營房地產開發商,但卻拖欠了2250萬美元的貸款。中植集團、SOHO中國等其它公司也相繼陷入了嚴重的財務困境。

過去兩年來,中國開發商的美元債券市場一蹶不振,價值損失高達87%。總部位於紐約的Debtwire是全球知名的專注於債務市場的新聞、數據和分析平台。根據Debtwire的分析,在1,549億美元的未償還債券中,這部份債券的價值減少了1,355億美元。

令人關注的是,在過去兩年中,中國國內已有逾50家建築公司倒閉。

2023年6月20日,中部河南省鄭州市轄區的新鄭市,人們看到一片未完工的住宅小區樓群。(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6月20日,中部河南省鄭州市轄區的新鄭市,人們看到一片未完工的住宅小區樓群。(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另一方面,中國總值三萬億美元的信託業也面臨著巨大的金融挑戰。

外國投資者普遍拋售中國的股票和債券,而中國的各個銀行則採取各種措施維持人民幣穩定。

中國的這些問題積重難返,由來已久。這些問題在習近平執政之前早就存在,然而他上台之後採取的各項政策卻加劇了這些困難。

他出於意識形態需要敵視私營企業;他要求個人和企業自力更生;他認為人民必須勒緊腰帶過日子,為輝煌的未來而奮鬥,這是變相鼓勵儲蓄而非消費,鼓勵投資而非消費,因此導致中國經濟中不斷擴大的斷層問題而無法破解。

在中國經濟中,民營企業貢獻了約60%的GDP、70%的創新能力、80%的城鎮就業和90%的新增就業崗位。

十多年來,儲蓄和投資與生產性增長之間的失衡一直在不斷擴大。

而對儲蓄和房地產投資的重視導致了不可持續的泡沫;迄今為止,各省市政府越來越多地通過吸收債務來掩蓋這個泡沫。

甚至電動汽車的銷量也在下降,從而使製造商陷入財務困境。

經濟面臨複雜挑戰

不久前訪華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指出,美國公司稱中國「無法投資,因為風險太大」。

雪上加霜的是,全國生育率的長期下降加劇了這些挑戰。僅這一點就對經濟增長產生了重大影響。

中國正走在未富先老的道路上,停留在所謂的「中等收入國家」。

幾十年來,中國仍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經濟體,然而現在很可能正處於緩慢、長期的衰退期。

中共政權口口聲聲說要刺激投資,然而卻沒有出台實現這個目標所需的基本政策。外國公司正在逃離這個國家,原因各異,擔心員工安全就是其中之一。

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國可能會退出中共「一帶一路」倡議計劃,而德國等其它國家則開始反省與中共貿易失衡問題。

2019年4月2日,意大利東北部港口城市里雅斯特(Trieste),里雅斯特老港全景圖。作為歷史名城的里雅斯特正準備向中國開放其新建港口,意大利成為首個簽署中共「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的七國集團國家。(Marco Di Lauro/Getty Images)
2019年4月2日,意大利東北部港口城市里雅斯特(Trieste),里雅斯特老港全景圖。作為歷史名城的里雅斯特正準備向中國開放其新建港口,意大利成為首個簽署中共「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的七國集團國家。(Marco Di Lauro/Getty Images)

習近平本人無力緩和其意識形態要求,以應對國家當前面臨的挑戰,這一點現在很能說明問題。他表面上認為自己可以決定任何他想要的結果,他那個指點江山指導一切的「習近平思想」就證明了這一點,然而現在卻與現實發生了衝突。

在今年2月發表並於8月公開發布的講話中,習近平敦促在實現「中國特色現代化」的過程中要有「歷史耐心」。

自中共建黨、建政領袖毛澤東以來,習近平比任何人都更權力集中,然而他並沒有表現出與經濟以及相關領域專家分享權力以實現其目標的傾向。

中共政權不太可能改弦更張

中國歐盟商會(the EU Chamber of Commerce)主席、德國著名實業家約爾格·伍德克(Joerg Wuttke)最近發表了關於習近平的評論,得到了許多人的共鳴。

當被問及是否有人能說服習近平採取與西方世界更加合作的姿態時,伍德克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不,我認為國外任何人都不可能對他施加影響,因為他已決定擔任一切權力機構的一把手,實行獨裁專政。」他說,「因此,他不能為了改變決定而改變決定。」

伍德克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共的策略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方面,中國經濟疲弱現象已經無法迴避;另一方面,在一黨專政、一人獨尊的中共治下,只有一種聲音,那就是中國經濟正在穩步發展。

2023年3月12日,中國首都北京,中公黨魁習近平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開幕式上按下表決按鈕。(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2023年3月12日,中國首都北京,中公黨魁習近平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開幕式上按下表決按鈕。(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在過去幾十年裏,中共政權總是想方設法促進經濟增長,因為這樣才能保持執政地位。而現在,中共已把執政地位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不能容忍任何不同意見。

最近,中共高層內鬥劇烈,前任外交部長秦剛和現任國防部長李尚福相繼消失在公眾視野。這些不尋常的現象表明,中共內部正在為其未來展開一場真正的較量。

這些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對於中國普通老百姓來說可不是甚麼好兆頭。

隨著國內不滿情緒的增長,習近平不斷強化他的民族主義言論,繪製了新的中國領土地圖,加強了對台灣的軍事恐嚇,並擴大了對菲律賓等鄰國的侵略。

他拒絕參加G20印度峰會,正在主導一個更加奉行孤立主義的中國。

這對澳洲等國可能產生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

首先,儘管澳洲企業一直強調實現市場多元化,減少對中共的依賴,然而澳洲經濟仍然嚴重依賴對華貿易,尤其是一些重要的進口資源方面。

包括旅遊業和高等教育在內的其它行業也仍然面臨著中共不斷發起的威脅。

其次,習近平的好戰言論令人擔憂。

今年5月底,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第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公開宣稱:「我們必須做好應對最壞情況和極端情況的準備」。他呼籲官員們「加強實時監控」,「做好實戰準備」。

在當前中國經濟形勢低迷的大背景下,習近平是否會導演一場蓄謀已久的戰爭以轉移民眾注意力,這一點值得國際社會強烈關注。#

作者簡介:凱文·安德魯斯(Kevin Andrews),曾於1991年至2022年在澳洲議會任職長達三十餘年,擔任過包括國防部長在內的多個內閣職位。

原文:China’s Economy Stumbles From Bad to Wors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