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導演杜琪峯近日接受恒生大傳學播學院《恒傳感言》訪問,坦言自我審查可能影響了香港電影,能創作力不像以前那麼活躍。他又寄語年輕的電影人拍電影要有熱情,「你要相信自己,只有你才能創造新的事物」,以及創作人一定要有良心。
杜琪峯在訪談中表示,電影與生活很有關係,亦與當權者怎樣看很有關係,「現在香港這個情況,不是隨著電影業的好與壞,是隨著地區的變化,電影和生活很有關係,亦可以說當權者怎樣看它(電影)都有關係,我會覺得現時(香港)的情況,會令其它地方的(電影)發展強過香港」。
他又說,亞洲的電影業蓬勃,競爭相當大,「如果你還是在一個被圈了的,自己畫了框,在裏面圈著你自己的市場,或者是想法,你出去可能就不夠打」,令香港脫節。「會否在香港這個情況,某些東西,所謂的自我審查,亦影響了(不像)以前香港創作力那麼活躍」,雖然香港人不會不懂得拆解這些限制,惟他反問:「空間有多闊?」
談到電影同社會的關係,杜琪峯說下架或不做的電影,過往大部份是因為票房欠佳,「現在下來(下架)的,就有太多因素在當中」。電影從生活中發生、似會發生或想像會發生的事而產生,「創作人要有自己一定的良心」,形容電影是影響很大的「兵器」,影響別人的行為。
合拍片要「守規矩」
至於中港合拍片是否將來的大方向,杜認為目前的趨勢,業界未必想合拍,「因為很多題材拍來拍去都拍不出來,你看10年來的香港電影,那種蓬勃性和力量愈來愈低,因為你做合拍的時候,你要守規矩、守它的規矩,這是必須的」。
他寄語年輕的電影人要有最大的熱誠做最好的東西出來,「如果你沒有熱情,做出來都是模仿或假的東西,不會長遠。所以你要相信自己,只有你才能創造新的事物」,「整個創意工業裏面,最值錢的是你」。他又說,香港電影「未死得」,是看大家的能力,亦相信有相當部份的觀眾很願意支持香港電影。
「鮮浪潮」要做的事「已經差不多」
他回顧沙士後的2005年,籌組「鮮浪潮」短片節,提供平台予年輕人踏入電影界,之後有參賽者拍攝電影,「我不敢說他們拍得很好,但也算成理成章,不是亂來的。我覺得當初鮮浪潮所要做的事,亦都已經差不多了」。他續指,現在香港「氣候不同」,政府未必再資助「鮮浪潮」,不過一旦如此,亦未必不能做事,因為事情已經起步,「七成以上的年輕導演都有參加過『鮮浪潮』」,做到當初帶領年輕人入行的初衷,而且今天的投資者好像「覺得新導演不是問題」,現時也可以看到近年的新導演多了很多。
今年舉行的第十七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由於部份短片電影因「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頒令需要刪剪,導演改以黑畫面及靜音代替刪剪部份,包括《My Pen Is Blue,》、《未能接通》(Please Hold On)及《爺爺來訪的夜》(The Reticent Wave),電影的題材涉及「四年前」、「社會歷經動盪以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