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企多年來一直受益於對中國的大量出口,不過這一趨勢恐怕不復存在。根據最新統計,德國對華出口下降幅度超出預期。經濟專家建議德國順應這種趨勢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更多的在東南亞和印度尋找機會。

中國市場對德國的重要性正在下降

根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的最新數據,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多年來一直在萎縮。從2018年到2022年,按價格調整計算,德國對華出口下降了7.5%。這意味著,中國作為德國貿易夥伴的重要性也再次有所下降。

到2020年,德國仍有7.9%的出口商品運往中國,而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已降至6.2%。研究報告的作者Vincent Stamer表示,「如此大規模的下降令人驚訝。中國出口作為德國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性正在降低。」

貝倫貝格銀行(Berenberg Bank)首席經濟學家Volker Schmieding總結道:「中國增長的鼎盛時期已經結束。」而且目前看不到有任何改善的跡象。

IfW研究人員表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德國公司在中國當地的產量增加;另一個是中國從國外的進口普遍減少,近幾個月來,中國的進口大幅下降,預計8月份也會出現下降。

事實上,根據分析,自2003年以來,進口佔中國年經濟產出的比重幾乎下降了一半,從29%降至15%。德國作為供應國對中國的重要性也在下降。德國在中國進口總額中所佔的份額長期以來一直穩定在5%,從2020年到2022年下降了1個百分點。

專家:德企應在東南亞和印度尋找新機遇

貝倫貝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Schmieding警告德國外貿不要高估中國。中國因素「僅在很小程度上」解釋了德國2005年至2019年的強勁增長。

Schmieding解釋說:「德國企業通過僱傭中國工人,用中國的投入在中國製造汽車並將其銷售給中國客戶而獲得利潤,對德國經濟本身並沒有發揮重要作用。」 他認為,只有當這些利潤流向德國總部並幫助支付德國國內工資以及居住在德國並納稅的股東的股息時,才是真正對德國經濟有所助益。

根據Schmieding的數據,目前德國出口的7.2%銷往中國。因此,中國市場對德國的重要性不如美國(10%),與法國(7.4%)一樣重要,幾乎不比波蘭(5.7%)更加重要。對於德國出口商來說,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這四個國家合計佔所有商品出口的12.2%,是一個比中國大得多的市場。

Schmieding表示,預計德國對中國的出口不可能會在2023年下半年強勁復甦,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會如此強勁。不過,他也指出了全球分工變革的機遇。

作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教訓以及應對中國對台灣的威脅,許多德國企業減少了對中國的依賴。他們正在擴大新的供應鏈,在印度、越南等地進行新的生產。施米丁預計,一旦當前的經濟衰退結束,重新調整供應鏈的需要實際上可能會增加對德國資本及貨物的需求。

IfW研究員施紀賢也建議德國企業重新定位。德國在機器生產方面的競爭優勢不再符合中國的需求,「因此德國出口企業未來的增長市場更多在東南亞和印度」。#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