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黃秋生早前在港產片《白日青春》之中飾演一名的士司機,但原來在20年前,他曾經飾演過一名專門殺害的士司機的變態殺手。要判斷一套作品能否成為「經典」,必須要經得起時間的洗禮。20年後再觀看1993年的港產片《的士判官》,完全不覺得過時,甚至感歎它極為大膽,頗有新鮮感。

《的士判官》由邱禮濤執導,講述一名善良的保險經紀阿健(黃秋生 飾)事業順利,妻子正在懷孕,本來過著幸福平凡的生活。某一晚,妻子即將臨盆時,被一名的士司機拒載,更意外地被拖行了一段路而不治死亡。妻子之死令阿健變得消沉抑鬱,開始殺害一些沒有職業道德的的士司機……

故事聽起來很荒謬,但反映出上世紀90年代初確實存在過的的士行業問題,例如司機拒載、態度惡劣、繞路、坐地起價、濫收車資等。有趣的是,「黑的」問題至今仍然存在,香港政府最近亦高調打擊,運輸署署長到電台分享坐「黑的」經歷;警員喬裝乘客「放蛇」,打擊「的士濫收車資」及「非法載客取酬」,有司機涉嫌「收取超過訂明收費率的的士租用費」、「沒有撥動的士計程錶指示器」及「沒有展示的士司機證於證件架上」被捕,其中有司機收貴2、3倍車資。

《的士判官》電影海報寫上「每一個市民都是受害者」、「我要站出來主持公道」。男主角阿健的人物塑造十分成功,描寫他由善良的人演變成殺人狂的過程循序漸進,符合情理。只要觀眾代入男主角的角色,很容易會同情他,甚至支持他去殺死壞人。如果電影續集是法庭戲,陪審團或許會裁定謀殺罪名不成立。

阿健最有趣的地方是殺人時有其道德原則,盡可能不會濫殺無辜。例如,當阿健遇上有職業道德的的士司機,不會殺害他,甚至會慷慨付錢給司機;電影後段,阿健到醫院尋找由吳孟達飾演的受傷警員,那一幕簡直是經典,讓觀眾體會到阿健最善良的一面。阿健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悲劇人物,殺人雖然是違法和不道德,但他的所作所為卻衝擊著觀眾的道德價值觀:「究竟何謂正義呢?」

《的士判官》「醜化」的士司機和警察,在今時今日的香港,相信難以在戲院公映,也不會有人投資製作、沒有明星夠膽演出。按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的標準,《的士判官》充滿誤導性指控,挑動市民對的士司機和政府的仇恨和不滿。就算意外地獲得政府電檢處批出的公映牌照,在公映前一、兩晚,也會因為「技術問題」而突然宣布全線戲院下架。◇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