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抖音短片,都有類似標題﹕「說普通話在香港被歧視」、「香港茶餐廳差異對待」、「再也不想去香港了」,乍一看全部都是大陸遊客在香港遇到的「文化碰撞」,剛開始還真的以為「中港矛盾又爆發了嗎?香港人又不禮貌對待大陸同胞了嗎?」

但看久了大家都意識到,不對啊,怎麼投訴的內容,愈看愈似「故意找碴」,雞蛋裏挑骨頭,譬如有很多都是投訴「香港茶餐廳阿姐不懂說普通話」之類的「語言歧視」類別,最誇張當數有大陸同胞投訴香港的巴士車長不懂說普通話。

你怎麼不去投訴美國的車長不懂說印度話呢?四川的車長不懂說日語呢?大家發現,這些不像是「文化碰撞」,更像是「碰瓷」,就是故意「搵交嗌」。再白一點﹕騙流量。

這個先驅可能和國泰空姐被大陸同胞投訴「歧視不懂英語的搭客」有關,那個新聞鬧得可大了,各路網紅嗅到商機,知道是流量密碼,一時之間,紛紛聚集小紅書,大秀特秀自己的「香港被歧視遭遇」。

除了用「語言不通被歧視」類別,又有一種是故意的,看不慣看不起香港文化,從而引起罵戰的類別。例如有人在小紅書發問,質疑香港的奶茶幾十年如一日,不思進取,還是大陸的奶茶市場發展有競爭力、口味推陳出新,諸如此類。

這個帖子可謂大成功,因為香港網民一面倒開罵,覺得這個大陸網民不懂何謂經典味道;大陸當然有網民持相反聲音,甚麼「香港就是落伍」不時冒出,吵著吵著,流量就來了,博主又成功了。

這種「流量密碼」,和10多年前的中港矛盾,有點不同。當時自由行來港,引起所謂「搶奶粉搶床位」的「蝗蟲」爭議,中港雙方是動了真火地迸發矛盾,也引此有後來的「光復各區」趕水貨行動。那時中港矛盾是政治問題。

今天的中港矛盾卻變成「流量問題」,是人為製造出來的「矛盾爭執」,目的不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文化價錢,而是單純知道,「中港爭拗」很吸流量,只是流行趨勢。就像前幾年,大陸一批批的博主,複製抄襲同一套路,甚麼「我在中X邊境,得到解放軍戰士的保護,一路護送過境,中國護照真的很好使很強大﹗」人人照抄,這是那段時間的「流量密碼」,就是宣揚祖國在海外的強大。

拍這些影片的小粉紅可能壓根不認同「中國護照很好使」這個論調,也不是為了唱好祖國而創作,他們只是「西瓜靠大邊」﹕拍國家馬屁的愛國主題是流量密碼,那就一窩蜂編造各種「國家強大神話」,不為了唱好,而是為了賺好流量金錢。

所以,這些人知道,中港矛盾是大趨勢是大眾關注的議題,因此紛紛創造「中港找碴」的主題拍攝。

問題是,他們賺了流量,卻賠上了已經脆弱的「中港關係」;或者再準確一點,挑起了更大的中港矛盾,煽動兩地人民的仇恨。100個看這些「矛盾」片的網民,就當一半清醒,知道是譁眾取寵,但也代表有另一半人,可能會相信了這些影片,然後便會選邊站,要不便幫同胞罵香港。來來回回,香港高官又例牌幫大陸同胞、要求香港市民道歉。國安公署,你說抖音影片,是否煽動仇恨,讓人憎恨大陸或香港同胞呢?是否不利於祖國統一事業?作用就像倫敦的塗鴉留學生,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錢字句,但其實是煽動更多人仇視中國,這個「煽動罪」,跑不了吧?◇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